在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68岁的陈秀茹正对着笔记本认真梳理当天的咨询记录。作为天津市教委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陈秀茹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清晨回复家长留言,上午策划公益讲座,下午接待个案咨询,深夜还要备课……这样的节奏,她已坚持了近20年。从自动化仪表工程师转型为“心灵摆渡人”,陈秀茹用一句“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的朴素理念,改变着越来越多家庭的相处方式,托起更多孩子的明天。
“很多家长哭着问我:陈老师,我这么爱孩子,他为什么不听话?”谈起家庭教育中最普遍的困惑,陈秀茹眼神变得凝重。
陈秀茹清晰记得一对夫妻的求助:孩子考入天津市某重点高中后,突然拒绝上学,整日将自己锁在房间。孩子的母亲声泪俱下地求助:只要让孩子回到学校,我们做什么都行!
“夫妻俩的原生家庭都有创伤。孩子妈妈自幼父母离异,父爱的缺失让她怨恨父亲;孩子爸爸虽父母健在,但童年记忆里满是争吵和暴力。他们带着各自的伤痕组建家庭,又把矛盾转嫁给孩子。”陈秀茹回忆道,通过家庭治疗,孩子父母逐渐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当他们再次牵起手时,躲在房间里的孩子主动走了出来。半年后,这个曾被诊断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少年重返校园,最终考入理想大学。“至今我都没见过那个孩子。”陈秀茹说,“但家长改变了,家庭环境温暖了,孩子的眼睛就会重新发光——这些瞬间,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
这样的案例在陈秀茹工作中并非个例。她总结出三个核心观点:家长教育的关键是认知转变;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孩子的问题本质是家长的问题。“很多家长把爱变成控制,用‘为你好’的出发点绑架孩子。我们所做的,就是教会他们如何科学地爱孩子,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陈秀茹认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成长和改变,以更好地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天津市教委和妇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成立了专门的指导中心,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每学期开学,全市百万家庭都会通过直播共上“开学第一课”,“家庭教育宣传月”,家访大赛、示范课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也为社会营造出重视支持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2024年,天津率先将家庭教育纳入多部门联合行动,天津市教委、妇联、民政局共同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千场家庭教育大讲堂等活动更是得到了家长们和孩子的广泛好评,成为天津市政府的民心工程。陈秀茹介绍,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依托已有资源开展了如家长沙龙、亲子游、走进大学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旨在提升家长的教育认知水平和亲子关系。
“我们非常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这些年我们培养了2000多名家庭教育指导师,覆盖全市中小学,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在陈秀茹看来,天津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果,离不开爱心群体的支持,更离不开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天津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不是几个人的工作,而是一群人,一群有爱心有能力的人共同完成了这项工作。”她自豪地说。
对于未来,陈秀茹充满了期待。“希望我们的家长们越来越智慧,孩子越来越阳光,越来越优秀,我们的家庭越来越幸福。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
通过唤醒万千家长的成长,让每个家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对于陈秀茹而言,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她用半生践行的教育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