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罗庄子镇铁岭子村:岩层褶皱中的乡村振兴气息

发布时间:2025-04-30 10:27: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在天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石头——叠层石,是由藻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在蓟州区的青山环抱中,散落在蓟州山麓、静卧于地质剖面的叠层石,与海河的水纹交换着远古密语。其中,蓟州区罗庄子镇铁岭子村的叠层石,正近距离与当地居民进行着光年尺度的对谈,与这个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村庄,完成一场跨越纪元的对视。

近年来,铁岭子村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契机,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村庄发展首位,盘活集体资产,开展矿山治理、民宿旅游、乡风文明建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稳定增长,走出了一条经济与资源禀赋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之路,成为天津市矿山治理的典型样板。

遗产保护赋能乡村底蕴

在铁岭子村东口,一块刻有“地质文化村”的村碑格外醒目。2019年,这里被认定为全国第20个“化石村”。作为“渔阳八景”之一的“铁岭云横”所在地,铁岭子村丰富的叠层石资源吸引着国内外地质学者纷至沓来。这里不仅是一个化石宝库,更是一个生动的地质课堂。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一书中写道:“在欧亚大陆同时代地层中,蓟县剖面之佳,恐无出其右者”。然而这样的价值,铁岭子村最初并没有意识到。20世纪80年代,这些石头在村民眼中就是最普通的建筑材料,靠山吃山,开山采石成为铁岭子村村民养家糊口的主要途径。那段时间,铁岭子村笼罩在一片嘈杂和灰尘之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2008年,矿场陆续被关停,留下近20万平方米光秃秃的矿坑,水土流失严重。没有了收入来源,铁岭子村面临着转型难题。

2015年,“两山”理论正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指导思想,铁岭子村村民逐渐认识到“挖山求财”不可取,“护山养林”才是致富路。村里成立了天津利畅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充分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瞄准中高端旅游市场,在村内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2019年,这个只有37户人家的小山村就开办了11家高端民宿。2020年,铁岭子村接待游客4000余人,民宿收入达100多万,节假日期间的民宿预订更是抢手,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从缺乏特色产业到民宿达成规模,铁岭子村的转变为村民们开拓出了一条“开民宿、当老板”的致富路,为小山村的华丽转身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前已建成的11家民宿,其中外部投资者5家,每年租金4-8万不等,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同时也解决了部分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为休闲旅游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铁岭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丁利介绍说。

铁岭子村主干道墙壁上,37块科普展板图文并茂地讲述着叠层石的形成与价值;村南口的叠层石展馆内,研学导师正为孩子们演示化石拓印;5条地质研学路线串联起叠层石展馆、化石科普长廊和民宿研学基地;村里协助天津地质学会开展地质夏令营,每年吸引上千名青少年进行地质科普及实践;铁岭子村还被蓟州区教育局确定为中小学生课外实践基地,并协助开展中小学生实践教学……如何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铁岭子村一直在努力创新。

“我们确立了‘地质+生态休闲旅游’地质文化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思路。依托村庄现有的林地、山体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人文风情,通过环境整治、文化挖掘、服务提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措施,将村庄打造成为集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具有叠层石资源的高端休闲度假村。”丁利介绍道。

乡风建设激活内生动力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是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深厚根基。漫步铁岭子村,村民的质朴笑脸、生机盎然的绿化苗木、小而精致的美丽庭院,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散发着文明气息。无论是村庄原水系工程上游169米沟渠的治理和绿化,还是10余万株山桃、银杏、萱草等植株栽种,铁岭子村始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和村民自治作用,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治理架构,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同时,铁岭子村以“小积分”为杠杆,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三美四乡”相关指标要求及村规民约制定的《铁岭子村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方案》,将村庄环境维护保持,美丽庭院打造、垃圾分类、私搭乱建、文明乡风等九类33项内容均纳入积分制管理。通过积分制运行,村民不仅得到了实惠,而且在自我维护环境、崇尚文明风气等方面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村民刘大娘笑着说:“现在谁家门前不干净,自己都觉得丢人!”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文艺演出、法治宣讲定期举办;红白理事会刹住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的陋习;村民评议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矛盾调解办公室的设立,让村里无越级上访事件,矛盾纠纷100%排查、100%化解,村民对乡村治理满意度不低于90%。村内还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对符合低保、特困、低收入救助家庭标准的困难群体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等“三留守”及残疾人定期开展关爱服务活动。

“乡村振兴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强不强,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乡村振兴进程中,村党支部必须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农村发展进程中去,让农村发展有带头人,有目标、有方向、有成效。”丁利说。

夕阳西下,铁岭子村民宿亮起暖黄的灯光,研学孩子们的笑声在山谷回荡。村口的叠层石文化长廊在暮色中静静伫立,仿佛诉说着亿万年地质变迁与新时代乡村蝶变的交响。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达到的,需要久久为功,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探索的是一条融合发展模式,包含产业融合、文旅体融合、城乡融合三个层次。通过绿色化转型、特色化提升,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通过文化资源挖掘、激活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新场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措施,实现‘文旅体融合’;通过提升人居环境,乡村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吸引城市人到乡村休闲和创业,实现‘城乡融合’。”丁利说,“乡村振兴没有终点,我们要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展望未来,铁岭子村计划深化“民宿+”模式,引入康养产业,开发地质文创产品,同时扩大研学规模,打造京津冀地质旅游目的地。在村民心中,更朴实的愿望正在实现:“村子美了,口袋鼓了,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作者:闻苧,图片由罗庄子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