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桑梓镇后辛庄村:田园变公园 农房变客房
在大秦铁路旁,天津市蓟州区桑梓镇的东北部,一个曾以小麦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村落,通过引入现代农业企业,深耕农旅融合,实现了从“土里刨食”到“链上生金”的跨越;同时,该村党支部的坚强引领让村庄每一份发展蓝图都落地有声。从一线党员冲锋的身影,到农业园区里党旗飘扬的热土,村庄用“产业转型”与“党建引领”的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振兴之路——后辛庄村,这个传统与现代交织、实干与初心辉映的村落,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近年来,后辛庄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文明村”“天津市法治示范村”“天津市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成为蓟州区乡村振兴的典范。
产业转型 从传统农业到多元发展
后辛庄村的振兴之路始于产业的转型升级。一直以来,村里都是以种植小麦为主,多年来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如何突破村民依赖传统农耕增收的瓶颈,成为村党支部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2017年,村里引入天津市桑田梓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家集瓜菜育种、科研、生产经营、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占地面积120亩,不仅给村民带来土地流转效益,还增加了不少就业岗位。“在这里干了很多年啦,从一建棚就来了。上下班非常近,家门口工作的好处就是照顾老人和孩子很方便,收入稳定挺好的。”后辛庄村村民赵玉书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2024年是村庄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村里抢抓机遇,利用毗邻京哈国道、物流便利的交通优势,仅用10个月就建成了13个温室大棚,打造以果蔬销售为主题的乡村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引进新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西瓜、西红柿等作物亩产达到3500斤,实现了支柱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是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增加集体收入。同时在壮大集体经济的状态下,也让村民学到了经营、管理、销售等很多技术和技能,为村民的后期发展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后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文付说。
产业有了,产量提升了,农产品储存难度也随之加大。为解决农产品储存和销售难题,后辛庄村建设了300平方米、可容纳180吨农产品的冷链仓储基地,采用“错季销售”和“共享储存”的模式,有效解决了村民因销路不畅造成的农产品滞销浪费,提振了村民的销售信心,为打造供储销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冷链仓储基地,我们可以将园区种植的西瓜、甜瓜储存冷冻,进行错季销售,每斤可赚取3元以上的差价,这样可以为村集体增收44万余元。另外通过共享储存的运营模式,将冷库资源出租给村民和周边群众使用,可以实现500亩土地生产农产品的长期存贮,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吴文付介绍说,“后辛庄村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做观光采摘设施农业,主要是为后期农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后辛庄村的发展之路,吴文付很是坚定。目前,园区内种植西红柿、草莓、冰激凌萝卜作物品种有四类 14个。去冬今春,70名园区工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
为了扩大农产品销量,在西红柿、草莓上市期,吴文付等村干部们想尽办法,纷纷利用各自社会资源联系销路,市政协驻村工作组也给予极大助力。“2024年12月份,市委组织部、市农委、市供销总社联合举办了农产品展销会。我园带去了草莓、西红柿、冰激凌萝卜300多箱,销售效果很好。剩余产品带到市政协机关再次做展销,供不应求。目前,园区果蔬产品已销往三星电池等京津十余家企业单位。2024年首季,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7万元,去冬今春园区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3万元。”市政协驻村工作组负责人说。
推动产业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强链补链、延链升链。2024年,后辛庄村依托宅基地改革试点政策机遇,对村委会旧址实施整体升级改造,通过引入市场化运营主体,盘活1200平方米闲置土地,计划建成集乡村教室、主题民宿、共享食堂、生态花房于一体的“幸福大院”综合体,打造涵盖住宿、餐饮、研学、康养功能的产学研融合服务中心。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2024年10月,村庄成功吸引三星视界、中环半导体等企业开展首批乡村旅游团建活动,实现农旅经济收益“破冰”。立足长远发展,村庄已启动二期规划:拟建设30栋主题民宿院落,配套开发环村观光轨道列车、星空露营基地、乡土文化市集及亲子乐园等项目,通过系统整合闲置资源,化“沉睡空间”为“活力载体”,全面激活三产融合发展新动能。
党建引领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在后辛庄村的振兴实践中,党支部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吴文付是土生土长的后辛庄人,对村庄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2024年雨季,村北一座建成40年的桥梁被冲毁,沿线四公里田间作业路也坑洼不平,通行困难。农时不等人,为改善村民通行状况,同时降低人工成本,吴文付等村“两委”干部冲上一线,放线测量,购运物料,并与施工人员一起突击抢修。仅一周时间,危桥抢修完成,工程成本比造价还降低了2000元,田间作业路也在大秋前顺利完成。
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应急处理上,更贯穿于村庄发展的全过程。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为解决土地不足问题,吴文付带领党员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从村民手中流转了86亩土地,有力保障了农业园区的用地需求。园区建设开始后,吴文付的“办公场所”就挪到了园区里,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几乎每天都扎根在大棚里,奔走在田地间。依靠乡村振兴示范村驻村工作队的资金支持,村里购买了农机播种设备,聘请农科专家把关新品种。“这里每条路、每条沟往哪儿走,我心里都门儿清,村里每家每户房子结不结实,啥时候修的,咱也都记着。”吴文付说,“村庄的事情都在心里,必须了解清楚,这是咱作为村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2024年,后辛庄村党支部被评为“蓟州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推进乡村振兴,每一分付出都弥足珍贵。吴文付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动村民积极性,发展订单农业,并利用冷库延长农产品的销售期,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在农旅融合发展方面,我们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幸福大院,也就是游客集中用餐的地方,马上就要破土动工。其中客房30间,接待能力60人,后期将带动农民发展民宿产业。”
如今的后辛庄村,产业兴旺与组织有力相得益彰。从现代农业园区到农旅融合项目,从冷链仓储基地到特色民宿规划,每一个发展脚步都印刻着党建引领的鲜明底色。正如吴文付所说:“我们要让田园变公园,让农房变客房,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样乡村振兴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作者:闻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