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执笔绘新卷:前丁庄村以红色引擎激活非遗文化基因
漫步于前丁庄村的青石小径,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与满池摇曳的荷花相映成趣,沉寂多年的聚乐高跷鼓点与新创村歌旋律交织共鸣。这座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的村庄,正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将非遗文化传承与生态治理创新深度融合——昔日滞销的富硒红薯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荒废的垃圾坑蜕变为“生态会客厅”,沉寂的非遗高跷在党员群众接力中重焕生机,一幅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
直播间突围:非遗“潮品”带火乡土经济
“家人们看!这篮球上的‘五谷丰登’是咱双口镇非遗传承人一笔一笔画的,打球能健身,摆着能当艺术品!”前丁庄村“90后”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曹晋正对着手机镜头举起一只印满农民画的篮球进行介绍,他身边的助理——年轻的选调生王若瑾迅速切换中英文解说,直播间弹幕飞涨,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展架上,非遗传承人创作的泥塑娃娃憨态可掬,与印着农民画的篮球交相辉映。
“这款篮球的图案可不是普通的画,而是咱北辰区的‘非遗宝贝’!”曹晋轻抚篮球上的麦穗纹样,向观众娓娓道来。北辰农民画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墙画,因题材丰富、构图生动、色彩饱满,广受喜爱。2019年,北辰农民画被列为北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吸收剪纸、刺绣、年画、雕刻等传统民间美术元素,题材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如今,这些乡土画卷不再局限于纸面,而是通过文创篮球、帆布包、折扇等载体,从田间地头“飞”入都市客厅,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国潮”符号。
前丁庄村曾是传统的大田农业村,如今却借着一方屏幕撬动全国市场。2024年7月,北辰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网信办面向镇村开展电商直播培训,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电商”的发展模式,曹晋第一时间报了名。从电商平台操作、线上推广策略,到直播前期策划、直播带货技巧等,几轮干货满满的培训下来,曹晋逐渐打开了思路,也坚定了信心。
2024年8月,曹晋的助农直播间彻底点燃了村庄经济。村里近2000人几乎家家种红薯,过去因销路窄,精品薯常被压价。而今,镜头对准田间,曹晋徒手掰开烤红薯,金黄的溏心顺着焦皮流淌下来,而曹晋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的直播风格则“俘获”了不同地域、各年龄段的“粉丝”。短短几个月,直播间的关注人数已经达到9000余人,日成交量最高达到1万余单,黄桃、杂粮粉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带动村民及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但更让曹晋惊喜的是“非遗篮球”的走红——这款与三力伟业联合设计的MVP农民画篮球,将非遗农民画铺满球面,266元的单价曾让村民直咋舌,却在首场直播卖出50余只。MVP农民画系列篮球共设计推出两个款式,所选用的农民画由本土非遗项目丰氏民间绘画传承人丰爱东创作而成,其作品立足双口镇特色,生动描绘风土人情,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情怀。以球为“媒”、以画为“魂”,实现了非遗艺术与现代体育的巧妙结合,在拓宽销路的同时,让农民画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党建创新:以文化凝聚共识,激发振兴内生动力
“除了卖货,直播间里还可以看非遗!”曹晋对近期策划的项目“党建+非遗”微课堂赞不绝口。前丁庄村以党建为引领,将文化融入基层组织建设。直播间里,王若瑾装扮古典雅致,生动地讲解着北辰民间绘画、津艺斋泥塑等非遗项目,展示非遗技艺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除了“党建+非遗”,前丁庄村还探索出“翻转课堂”“文创激励”等创新模式,让党建文化既接地气又聚人心。
在幸福威尼家庭农场的果园里,“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党课模式。农场负责人周述松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黄桃种植与电商创业心得:“过去是书记讲、党员听,现在是党员讲、大家议,这样的党课更鲜活!”曹晋介绍,“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授课模式,鼓励普通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走上讲台,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这一创新不仅激发了党员的学习热情,更成为破解难题的钥匙。针对农产品销路问题,党总支引入“津农精品”资源,推动富硒土地认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为深化党建文化的影响力,前丁庄村还推出“文创激励”机制。结合乡土风情设计笔记本、书签等学习用品,奖励在党日活动、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和农民。“手捧家乡的笔记本,有干劲、有乡情,感觉学习成了一件很温暖的事。”党员周翰手捧印有村容村貌和非遗文化的笔记本满脸自豪地说。这些举措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参与村庄治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党建的“红色引擎”不仅点燃了经济活力,更激活了深埋土壤的文化基因。沉寂多年的前丁聚乐高跷会,在镇村两级党组织支持下实现复排。“终于又看到高跷演出了,太精彩了,看得特别过瘾!”首场巡游中,村民刘大爷高兴地说道。
聚乐高跷会成立于1915年,是北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高跷世家的第三代传人,前丁庄村12岁的张继杰以朱砂点额的“璎哥”形象凌空跃入观众视野,这项传承六代、跨越百年的区级非遗,在党组织引领下正以少年之姿激荡出新时代的文化回响。
“聚乐高跷是村里各种节日庆典中的保留节目,更是前丁庄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我们一定传承和发扬好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村庄振兴发展的文化活力。”曹晋表示。
党建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非遗复兴的鼓点里,更浸润在村庄的每寸肌理中。在村委会东侧40亩的荷花池中,粉白菡萏随风轻曳,六角凉亭倒映碧波,与白墙灰瓦的徽派长廊共构水墨画卷。谁能想到,这片曾被称作“垃圾坑”的荒地,通过“党建+河湖长制”创新治理模式,在党员带头清淤、群众共同参与下,蜕变为碧波荡漾的“生态会客厅”。夏日里,新人以荷为媒拍摄婚纱照,举办婚礼仪式;秋夜中,村民摇扇听戏,孩童追逐嬉闹。“前丁庄村正以‘金色’现代都市农业为定位,联合后丁庄、平安庄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未来,前丁庄将打通13条沟渠,游客可划船穿越荷花池,直达在建的民宿集群。”曹晋望着如画般的荷塘无限憧憬。身后传来新创作的村歌旋律:“葡萄挂满新院墙,荷塘月下鱼鳞闪银光……”(作者:徐斌,图片由前丁庄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