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王稳庄镇东兰坨村:指尖生“金” 织出助民就业“致富增收路”
春日和煦的阳光洒进东兰坨村的农家小院,村民纪烈平的指尖在藤条间轻盈穿梭,不过半小时,一个黑白交错的斜编提包随着她手腕翻飞的动作逐渐成形。69岁的纪大娘说:“以前闲在家里发愁,现在每天吃完饭手指动一动,一天就能挣六七十!”她笑着举起篮子,阳光透过编织的缝隙洒在地上,斑驳的光影里映出了东兰坨村乡村振兴的脉络。
曾经,这里是天津市西青区有名的“钉子村”——粗犷的金属敲击声曾填满街巷,现如今,叮叮当当的声响被沙沙的摩擦声所取代。2024年,依托天津市西青区“书记项目”的“同题抱团”工作机制,王稳庄镇党委指导东兰坨村党委牵头,与周边同题“书记项目”的杨科庄村党支部、西兰坨村党总支、小韩庄村党委成立“巧手编织增收”联合体党委,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毗邻协作的方式,用“指尖经济”编织出了一条别样的共富路。
党建引领聚合力 指尖经济绽新颜
为何偏偏是编织?答案藏在东兰坨村的手工记忆里。这种“指尖技艺”无需复杂设备,家家户户皆可参与,既能兼顾农活与家务,又能将传统手艺变现。更重要的是,手工艺品承载着乡土记忆,与当下都市消费者追求的“自然美学”不谋而合,为产业升级埋下了伏笔。
通过多次调研和系统梳理,“巧手编织增收”联合体党委针对东兰坨村等4个村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难点,提出了抱团开展“手工艺品编织”的书记项目——联合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各村手工艺品的品质与合格率;共同打造王稳庄镇特色手工艺品牌,推动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带动手工艺品销售;共同搭建手工艺品展销平台,对接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拓宽线上市场……如今,村村抱团、人人加力,学技术、创品牌、拓销售,联合体党委所属各村逐步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站在挂满编织样品的村委会文化站里,东兰坨村党委书记卞洪璐一边摩挲着一只靛蓝色斜编包一边说:“我每天晚上睡前都会刷短视频,看看现在流行的编织包样式,转天把样式给我们的村委会委员看,大家一起把编织方式琢磨出来然后教给村民们,大家上手都学得可快了。”村里采取“分散编制、统一回收”的模式,村民们在家就能干活。
通过与天津二商迎宾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建立手工艺品供应渠道,东兰坨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实现了增收的小目标。2024年,东兰坨村接到了天津二商迎宾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为研学活动一次性订购600个篮子的订单,要求在20天内完成。村民们昼夜赶工,最终按时交货。“通过这次的订单,村民们不但累计增收近两万元,东兰坨村的编织手艺还打响了名声。”驻村书记吴树祥感慨道。
村委会委员张凤文回忆:“最初连材料都是书记自掏腰包买的,村民觉得不靠谱,但看到订单真来了,大家才慢慢有了信心。”对于目前的东兰坨村,“菜篮子经济”瓶颈犹存:手工编织利润低,村集体收入增长有限。为此,东兰坨村计划引入拼多多等平价平台,同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比如与文旅结合的研学伴手礼,打造“手工艺+文旅”的模式,形成特色消费场景。
在2024年天津市西青区“两会”期间,东兰坨村的编织篮作为会议用包亮相,擦亮了区域特色名片。此外,东兰坨村还积极拥抱电商,通过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让“土手艺”触达更广阔的市场。“通过抱团联建,各村资源共享,拓展了村民就业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东兰坨村党委书记卞洪璐介绍,“今年联合体党委将继续深入打造‘指尖经济’,深化技能培训,拓展线上销售平台,持续推进‘书记项目’,让更多村民群众切实获益。”
电商赋能织未来 共富路上谱新篇
从“闲置劳力”到“巧手工匠”,从“零散订单”到“规模产业”,“指尖经济”让东兰坨村及周边村庄焕发出蓬勃生机。2024年,西青区以“书记项目”同题抱团为契机,推动跨村联创机制具体化,以建立产业发展功能型党组织为抓手,将地域相邻、产业相联的村党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了杨柳青镇“古镇夜市共富”、王稳庄镇“巧手编织增收”等联合体党委6个,以党建共建推动需求有效对接、资源优势互补、问题协同解决。截至目前,有效盘活闲置资产5.2万平方米,联合体带动200多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累计增收超3000万元。
“菜篮子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在王稳庄镇东兰坨村,关于菜篮子的记忆被珍视着,传统编织技法也得到了独特的传承。这里的人们深信,唯有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审美变迁的步伐,才能让古老的手工艺品在岁月长河中得以延续。“压一挑一”,这简单而又富有韵律的口诀,宛如一首灵动的乐章。曾经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菜篮子,就这样在村民们的巧手下脱胎换骨,摇身一变成为都市白领们爱不释手的复古时尚单品,续写着属于它的新故事。
在村文化站的办公室里,几位村民正与村委会委员讨论编织订单的细节。村民贯孝芹坦言:“一开始,大家觉得编篮子太费劲,不如打包组装钉子挣钱快。慢慢跟着学挣到钱了,我们也愿意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除了线下市集和企业订单,村里正全力拓展线上渠道。
2025年,东兰坨村将与汉卿(天津)传媒有限公司携手,开展村企共建以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合作,打造“东兰坨村云上创富工坊”,开设书记带货抖音账号。镜头前,卞洪璐亲自展示编织过程,讲述产品背后的乡村故事。短短一个月,账号粉丝破万,订单量增长了30%。为保障产能,村里组织技能进阶培训,并引入质检流程,确保“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品”。未来,联合体计划通过直播带动500人就业,让“指尖经济”乘上数字快车。
接下来,联合体党委将持续发力,进一步集聚整合优质电商资源,大力推行直播带货助农兴农实践模式。预计手工编织搭上直播快车后,将直接带动上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把村民们手指间的精湛技艺,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从“抱团破局”到“指尖生金”,东兰坨村的实践印证了“党建强则发展强”的理念。通过“书记项目”凝聚合力、整合资源,昔日的发展洼地正蜕变为乡村振兴的高地。如今,王稳庄镇的“巧手编织增收”模式已成为西青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为更多村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村民们用“指尖经济”成功地织出了一条“致富增收路”。(作者:马江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