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党口中村:奏响乡村振兴的“世界乐章”——从“萨克斯村”到全球乐器产业高地的跨越之路
春日的微风拂过天津市静海区蔡公庄镇四党口中村,萨克斯的旋律与机床的轰鸣声交织成独特的乡村交响乐。半个世纪前,这里还是麦浪翻滚的农田,村民们用锄头书写生活;如今,这座常住人口不足5000人的村庄,已成为全球管乐器的“心脏”——全球三分之二的铜木管乐器从这里流向世界舞台,年产值突破3亿元。从田间地头到世界舞台,四党口中村用工匠的双手和音乐的梦想,谱写了乡村振兴的独特乐章。
从“田间”到“世界工厂”:半个世纪的产业跃迁
上世纪70年代的四党口中村,是华北平原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那时村里人天天务农,土路、平房是常态。”村党总支书记黄金鹏回忆说。转机始于一次“借船出海”——村里选派十余人到天津乐器厂学习配件制作技术,回村后建起键子厂,专为国营厂加工乐器配件。
配件厂初期仅能生产按键、螺丝等小配件,利润微薄,但正是这枚小小的按键,为村子种下了乐器制造的基因。到20世纪80年代末,村里已能独立组装萨克斯,也让村民们看到了产业升级的希望。
20世纪90年代,纺织业衰落,村民张国民嗅到乐器出口的商机,成立奥维斯乐器公司,专攻长笛生产。“第一批长笛靠外贸公司‘搭桥’,我带着样品跑遍京津,一家家敲门推销。”张国民回忆。彼时,中国乐器在国际市场仍被视为“廉价代工品”,但奥维斯凭借精确的音准和低廉的价格,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
2000年成为关键转折点:奥维斯首单200支长笛出口韩国,标志着村子里的乐器产业正式“出海”。此后十年,萨克斯、小号、单簧管等品类相继投产,全村乐器厂激增至36家,形成完整产业链。到2010年,全村年产成品乐器超40万支,85%出口海外,四党口中村一跃成为全球管乐器的“心脏”。
从“价格战”到“品牌战”:双循环战略的破局之路
随着萨克斯产能饱和,不良竞争导致利润骤降。“2003年,一支萨克斯利润30%,到2010年不足10%。”一些小作坊为压缩成本偷工减料,村子的口碑因此一度受损。为跳出价格战泥潭,村中企业开始“岔开赛道”。华一乐器董事长陈宝展带领团队攻坚5年,攻克双簧管、巴松等小众乐器的技术壁垒。“国内几乎没有经验可循,模具研发全靠摸索。”陈宝展说。如今,一支巴松的利润抵得上百支萨克斯,华一的自主品牌“卡维尔”已打入德国市场。
奥维斯则选择“向上突围”,与上低音号演奏家龚宏亮合作研发高端产品。“从音色到按键位置,每个细节都要抠。”龚宏亮回忆。2020年,单价3.28万元的国产上低音号面世,正式进军国内中高端市场。
“同样的产品,贴牌卖6000元,自主品牌卖1000元,差的是自主品牌影响力!”奥维斯副总经理张雯至今记得父亲张国民的这句感慨。作为奥维斯创始人,张国民曾亲历代工时代的利润挤压,而如今,他的儿子正带着父辈的遗憾逆势突围——近年来,四党口中村注册“奥维斯”“惠特斯曼”“卡维尔”“圣迪”等20余个自主品牌,并亮相斯图加特乐器展、美国Namm Show等国际顶级展会。
2022年,“惠特斯曼”成为美国亚特兰大国际低音号大号艺术节主要赞助商之一,这是中国品牌首次进入这一高端领域。24岁的“厂三代”陈子轾更以“街头营销”破圈:在德国斯图加特乐器展外,他当街演奏“卡维尔”巴松,吸引大批客商驻足。“德国巴松卖8000欧元,我们的只要2000欧元,但音色一样震撼!”如今,华一内销与出口比例接近1:1,为全村探索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路径。
从“制造”到“智造”:匠心与文化的交响
在奥维斯车间,调试师傅付广成从业32年,每月检测萨克斯超2000支。“别看萨克斯不大,零部件却超过300个,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马虎。”他经手的每一支乐器都需经过严格调试,确保音准无虞。
为打破“工人不懂乐器,产品只能是工业品”的困局,村中企业将音乐基因注入生产线:陈宝展送两个孩子去四川音乐学院管乐系学习。每逢寒暑假,兄弟俩在村里办义务音乐课,为工人普及乐理。奥维斯组建质检乐队,用专业演奏为产品“听诊把脉”。“工人开始理解音乐与制造的关系,这才是真正的进步。”陈宝展说。
音乐不仅改变产品,更重塑了村庄的肌理。四党口中心小学的萨克斯课堂上,孩子们从三年级便开始学习演奏。“未必都成音乐家,但音乐会让他们看见更大的世界。”义务教学20年的演奏家江胜勇说。他培养的学生屡获天津市艺术节奖项,部分人毕业后回村成为技术骨干,用音乐反哺产业。
傍晚的文化广场上,中老年萨克斯乐队即兴合奏《回家》,付广成举起自己调试的乐器时满眼笑意:“以前光会调试音准,现在自己也能吹上两曲,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音乐消弭了“制造者”与“演奏者”的界限,让这座“萨克斯村”的乡村振兴答卷,既有产业厚度,更有文化温度。
“德国百年品牌是我们的标杆。”陈子轾在美因茨音乐学院深造时,目睹当地音乐教育的普及。如今,村中企业正加大研发投入:奥维斯最新长号在材质和音准上实现突破;华一计划推出定制化巴松,满足专业演奏需求。蔡公庄镇副镇长姜金鹏表示,镇里将建设乐器文化创意基地,推动“产、销、教、游”融合。而黄金鹏的憧憬更远:“等这批学音乐的孩子长大,村里的产业定会焕然一新!”
从田间地头到世界舞台,四党口中村用半个世纪的坚持,将一把萨克斯的故事谱写成乡村振兴的壮丽乐章。这里的人们不仅制造乐器,更让音乐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乡村与世界的桥梁。未来,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与音乐文化的深耕,这座“乐器村”的旋律,必将更加悠扬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