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河畔绿波起,金芽破土富农家——天津市牛道口镇庞各庄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在天津市宝坻区北部的沃野平畴间,潮白河的碧波蜿蜒滋养着这片丰饶土地——宝坻区105万亩肥沃良田铺展如画卷,年产出69万吨粮食,稳稳托起“津门粮仓”的金字招牌。依河而兴的农业强镇——牛道口镇,正传承着潮白河畔百年的农耕智慧,为京津冀地区的餐桌注入更多“宝坻味道”。
在牛道口镇大力发展农业的浪潮中,庞各庄村正以创新破局——借力都市农业转型,三百亩铁杆大葱基地产出的葱白如玉、辛辣回甘。更引人注目的是,庞各庄村依靠宝坻“三辣”(大葱、大蒜、辣椒)的种植底蕴,在潮白河畔沙壤地开辟百亩生姜种植基地,填补了京津冀地区的空白。
破局传统耕作 铁杆大葱开新篇
继续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庞各庄村这个大田作物主要种植村是如何打破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
“深耕30厘米的铁杆大葱长啥样?”“300亩的大葱尝起来是什么味道呢?”“种植周期有多长?”“种植成功亩产有多少?”
牛道口镇庞各庄村书记马长军在自媒体账号中一一为网友解答着这些问题,“咱们的大葱啊,口感香甜,葱白特别长,大葱的生长周期有将近五个月,亩产能达到一万多斤。咱们的铁杆大葱需要深耕30厘米再进行栽种,庞各庄村的土地适应能力特别强,抗病虫害,再加上咱们现代化的种植管理,目前咱们村种植大葱的面积在逐年增加。”
大葱种植采用全机械化托管模式,从播种到移栽一气呵成。庞各庄村的天勤家庭农场负责人郑宝静算了一笔账:“人工种植一年只能栽8分地,如今一台机器一天能完成10亩。越冬大葱5月底上市,亩产达15000斤,错开了夏季的高温高湿环境达到高产,销售效益实现了翻番。”
带“老村民”玩转“新农活”,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数据变成新农资,马长军迈出了探索“新媒体+产业”的第一步。一段段短视频记录的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过程,更是“草帽书记”带领庞各庄村坚定不移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的决心。本着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想法,马长军带领村“两委”开启了新征程。历时数个月深入田间地头的考察,进一步将目光落在了尚且是“一张白纸”的天津地区生姜种植领域。
这一决定并非偶然——宝坻区沙土地疏松透气,气候条件适宜,加之多年积累的"三辣"种植经验,庞各庄村最终确定了以富硒生姜种植作为特色农业突破口,由党委牵头成立产业攻坚小组,整合土地80亩建设示范基地,蹚出了强村富民新路径。
金芽破土 生姜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说干就干,2024年开春,庞各庄村“两委”化身“排头兵”,带头承包80亩试验田,从山东寿光引进优质姜种,邀请河北技术团队驻点指导,采用起垄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技术员手把手教,大伙儿起早贪黑伺候着,让首次试种便迎来“开门红”——当年秋季,试验田亩产达12000公斤,通过错峰种植销售,生姜价格从原来的7.6元/公斤上涨至11.6元/公斤,亩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
马长军说:“通过村里的率先尝试,很多农户看到了‘甜头’,大家对生姜的种植热情不断高涨。”产量高、效益好,生姜变成了“金疙瘩”。农户李秀宾去年第一次加入生姜种植队伍,他说:“我家打算种植40亩地,村里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真真正正鼓足我们的钱袋子。”
去年以来,宝坻区牛道口镇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引导村民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发展特色产业。由庞各庄村“两委”带头,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村两委+企业+农户”三方发力,整合村域范围内的闲散农田,将外租农田流转回村,对全村流转的500亩土地进行深翻、平整改造,开凿排水沟600余米,打造绿色高效生姜种植基地,实现传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转型升级。
今年,庞各庄村“两委”通过党建引领发展党员8户,群众4户加入生姜种植队伍。如今,庞各庄村的八十亩生姜合作种植扩种到300亩,主要种植“胖孩”和“山农一号”品种。生姜种植已成为庞各庄村的支柱产业,产业效益日益凸显。依托“十个一百进村居”活动,宝坻区农委联合庞各庄村对生姜种植进行政策指导并提供优质生姜姜种,引介唐山、山东专业种植人员进行种植技术教学,尤其针对庞各庄村沙土地特点,制定方案,全过程指导种植,今年预计村亩产达到15000斤,牛道口“生姜”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目前,庞各庄村的生姜正在注册姜小胖,姜小辣等品牌商标,助力牛道口镇进一步打响“生姜之乡”的名号。
好农品还搭上了科技快车,庞各庄村聚焦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大棚生姜智慧灌溉系统,植入田间小气候监测、灌区供水远程控制,达到节约、科学、高效管理的目的。生姜的种植还带动了100余名本村和周边地区村民就业,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和就业机会,推动了村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村民刘淑香开心地说:“我家离这不远,来这干活每天能有100多块钱的收入。”
产业规模上去了,眼光更要看得长远。马长军说:“我们打算进一步整合资源,计划建设冷库和洗姜厂,确保姜种能够快速、高效地送达客户手中。我们还无偿为村里的农户提供优质姜种,待丰收后再收取姜种费用。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村集体加企业加农户的合作模式,达到让村集体增收,让土地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眼下正是生姜种植的好时节,庞各庄村的田间地头,姜农们正忙着将一粒粒金黄的姜种埋入垄沟,覆土、浇水、覆膜,一派繁忙景象。这个常住人口不足千人的传统农业种植村落,通过打造"生姜产业链生态圈",不仅让每亩土地产出效益增长好几倍,更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从铁杆大葱的深耕到智慧生姜的破茧,从“小生姜”到“大产业”,庞各庄村的产业迭代之路,是天津市宝坻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动注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绿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生姜产业正破土而出,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庞各庄村的“小金芽”正孕育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