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头金箔”枝头挂 文明积分乐万家
在天津市静海区的西南部,黑龙港河东岸,有一个被黄冠梨的甜蜜香气萦绕的小村庄——梁头镇前邓村。走进前邓村示范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幅醒目的墙画映入眼帘。画面上,质朴的农民手捧黄冠梨,笑容满面,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身后,广袤的梨园内,黄冠梨挂满枝头,金光闪闪,与忙碌耕耘的果农身影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恰似一幅民心凝聚、风光秀丽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缓缓铺展。
产业赋能,黄冠梨绘出甜蜜致富新图景
“画中的农民大哥叫张大权,是咱前邓村的‘代言人’,他是村里的党支部委员,也是咱‘四里八乡’的黄冠梨种植能手。”前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健栋笑呵呵地介绍。
就在不远处,张大权正悉心照料着自家那片生机勃勃的梨树林,谈及为何能成为村里墙画上的“明星”人物,他谦逊地表示,或许是因为自己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尝到绿色农业丰硕“果实”的人。而他所说的这个“果实”,正是使前邓村如今声名远扬的“致富瑰宝”——黄冠梨。
以前,前邓村一直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大田作物为主。2008年,张大权开始尝试种黄冠梨,为了把梨树种好,他每天早出晚归,“泡”在梨树林里,经过多年的精心栽培和管理,黄冠梨茁壮成长开始挂果,不懈地耕耘终于有了收获。
为了大幅提升梨果的品质,张大权还采用了生态种植管理法,他坚持给每一棵梨树施用以自然为本的有机肥料,同时还为每一个梨果套上了保护袋。这份匠心独运的耕耘,不仅保留了黄冠梨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爽脆口感,更赋予了它们汁满皮亮的独特魅力,使得每一颗黄冠梨都宛如艺术品般令人赏心悦目。优质的黄冠梨自然而然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商争相采购。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在张大权的真诚努力与不懈推动下,前邓村黄冠梨的“种植大队”不断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村里的黄冠梨产业逐渐形成了规模。如今,前邓村已经形成了700亩的黄冠梨种植规模,村内40%的农户都在种植黄冠梨,满园的梨树成为了前邓村的“致富树”。前邓村村委委员张宪荣说:“前邓村拥有20年的黄冠梨种植历史,全村600余亩的梨树园中,盛果期梨树达200亩,超四成的农户参与其中,共同守护着这片‘绿色银行’。我们的黄冠梨,不仅仅是水果,更是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为了确保黄冠梨的品质,前邓村村委会还下了大功夫,他们整合全村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统一制定农药、肥料标准,并邀请天津市植保所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果农们的精心呵护下,一颗颗黄冠梨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果皮薄如蝉翼,果肉厚实细腻,汁水丰富,可食率高达九成以上。2022年,前邓村成功申请到天津市唯一一个黄冠梨绿色食品A级认证,村里的小梨果正式拥有了“身份证”,在市场上也变得更加抢手。
有了好产品,如何卖出去也是个大学问。前邓村村两委成立了天津市金泊商贸有限公司,与金仓互联网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进行外包销售。同时,还积极联系天津市市场监管委等部门,帮助批发销售。这种“包销”和“帮销”的模式,让村民们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黄冠梨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比原来增长了30%—40%。近年来,前邓村共统销黄冠梨70余万斤,销售额达到180余万元,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前邓村的黄冠梨也真正做到了香飘四海。
马健栋深知,要想让前邓村的村民持续增收,就必须延伸产业链,增加梨果产品附加值。于是,他们一方面打造果园周边道路及环境,开发赏梨花、梨果采摘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另一方面,积极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联系,研究建立产学研基地,同时寻找洽谈食品加工企业,将梨果深加工成梨汁、梨罐头等产品。如今,前邓村的黄冠梨变成了真正的“金果果”。
创新治理,跑出乡村治理加速度
在前邓村,不仅环境美、产业兴,而且乡风也正、民风也淳。这里,正以“四德四动”为抓手,不断谱写乡风文明新篇章。
放下剪刀,静海区梁头镇前邓村“学雷锋”义剪志愿服务队队长李秀艳取下围在村民张连敏身上的围布,甩了甩碎发。“您看看怎么样?”“这不马上过年了嘛,剪个头发好迎接新年新气象,太谢谢啦,还专门来家里给我剪发。”“嗨,这不是我应该干的嘛!”
李秀艳是村里的“首席理发师”,随着天气慢慢变冷,李秀艳忙碌了起来,有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理发,她随叫随到。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前邓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持续对接群众差异化需求,因人定“岗”、由“岗”惠群。除了义剪服务,前邓村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还为村民推出了覆盖生活每个环节的贴心服务,如定期的义诊服务、红色电影党课、浓浓敬老情等。
“我们村里的志愿服务队可起了大作用了,不仅为村民送温暖、解难题,还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为志愿者们点赞!”提起前邓村的志愿服务队,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除了创立志愿服务队,前邓村还在2022年创新实施了“多样存折”积分分类管理模式,将村干部、党员、普通村民三类人群纳入积分管理范围,分别建立了荣誉存折、红色存折和爱心存折。村干部的荣誉存折只积分、不兑换,激励他们率先垂范、主动作为;党员的红色存折则调动了他们的荣誉感和积极性;普通村民的爱心存折则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到村庄志愿服务中来,实现共建共享。
为了激发村民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前邓村利用闲置空间改造设计了“新风超市”。在这里,村民们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活动获得积分,并用积分兑换水杯、书籍、文具等实用物品。这种“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兑实物”的方式,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马书记,我们过年前还想换点年货,记得给‘新风超市’上点新。”骑着电三轮路过的村民张宝林和马健栋笑呵呵地打招呼,“放心吧,我们正在征集大家的意见,准备安排过年前最后一次大采购啦!”马健栋热情地回应张大哥。
前邓村引导和激励广大村民由村庄管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组织者和受益者,自“新风超市”成立以来,村里已经有98户、218人拥有了自己的积分存折,占全村常住户89.9%,村民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2023年以来,前邓村共组织开展志愿活动86场,服务群众2869人次,共兑换积分3710分,得到农民群众一致认可,起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通过“存储”爱心,“支取”幸福,让志愿者服务有收获、服务有回报、服务有荣誉。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报名加入,红马甲已然成为村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提高积分管理制度的效率,马健栋还引入了线上管理平台,一改过去传统手工抄录积分、有限信息“沉积在表册、堆积在档案”的情况,利用微信小程序“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进行“积分制”管理,上传积分细则、村规民约、评议规则,发布“村庄大事记”,每月1-8日进行积分榜公示。村民可以使用手机随时查看计分,通过积分榜单开展线上互比互学,积分管理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公开透明了。
在积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前邓村还建立了积分“红黑榜”制度。在公告栏上,他们专门设立了“红榜”和“黑榜”,定期将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积极践行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列上“红榜”进行宣传,对于年度文明积分之星给予精神奖励、流动红旗;将不赡养老人、不信守承诺等不良行为列入“黑榜”进行曝光。这种奖惩分明的方式,让村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荣誉,也更加自觉地遵守村规民约,营造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今年暑期,前邓村还创新推出了“预支积分”的新模式。他们以“静”彩假日暨“团团陪你过假期”青少年暑托班为着力点,将“积分存折”升级为“积分信用卡”。孩子们可以使用积分兑换暑托班课程和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名额,如果积分不足,还可以通过参与治理活动“预支”积分。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为了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前邓村还在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在村街里巷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探照灯,为村民们夜晚出行和娱乐活动提供了方便。此外,前邓村还建有笼式篮球场、文明暖心椅和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让村民们在闲暇之余能够锻炼身体、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天津市静海区梁头镇前邓村通过产业赋能、扮靓村庄、乡风文明建设、创新治理等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正逐步实现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乡风淳的乡村振兴目标。静海区梁头镇镇长李强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前邓村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积分制+志愿服务’新模式,打通理论宣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激发群众自我管理、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同时,探索‘农业+文旅’模式,依托‘梁头金箔’黄冠梨产业优势打造梨花节、采摘节等特色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黄冠梨的知名度,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图文:马江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