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村的新农人】跨越重洋的农业梦——续写澳大利亚留学生熊凯的农业情缘
他是跨越重洋,追逐绿色农业梦想的勇者;他看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扎根武清这片热土,成为新“天津人”;他专心研究种植紫色罗马生菜、小黑萝卜等不常见品种,为津城百姓餐桌提供了丰富多样选择……他就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农夫”熊凯,从事种植10余年,通过他自己开发的小程序,在黄花店镇大棚里茁壮成长的蔬菜陆续发往京津冀地区甚至全国。
“人生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天津。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如此热爱,天津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如果可以,我想在这安家立业。”熊凯笑着说。
(熊凯正在大棚中观察蔬菜长势)
留津当“农夫”看准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家好!我是农夫大熊,别看我长这样,其实我是一个天津人!”在武清区黄花店镇一个大棚里,一位外国帅哥正站在土埂上对着镜头介绍着他的蔬菜大棚和种植知识,“每一棵保证株距相等,才能促进植物生长。”
镜头里的这个人名叫熊凯,澳大利亚人,来到天津已经18年,说着带一点外国口音的流利中文。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上学期间,熊凯结识了很多从中国到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上,他们互相帮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习上他给予他们很多帮助,也是在那时候,他从这些留学生朋友口中,更多地了解到中国,对这个神秘又遥远的国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亲眼去看一看,亲自去走一走。2006年,熊凯大学毕业后,怀着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来到天津,前往南开大学学习汉语。“我之前和我的留学生同学了解,天津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这里既国际化又接地气,能很快地融入。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来到天津后,熊凯一边学习,一边帮同学们练英语。天津人的热情好客,让他很快地融入这座城市,熊凯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萌生了在天津发展的想法。
2008年,熊凯的父母从澳大利亚来到天津,熊凯带着他们在天津、北京等多个城市游览、观看奥运会比赛。亲眼看到中国的飞速发展,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他们更被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前景深深吸引。熊凯的父母大力支持儿子留在天津创业。
熊凯是一个“怪人”。他不喜欢繁华的都市。熊凯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家,有一片小小的菜园,从小他就和父母一起打理菜地,种植绿色蔬菜。来天津后,他利用课余时间到武清、西青、北辰等周边区县调研学习,发现天津周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得特别好,特别是绿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与他绿色环保的理念一拍即合。最终,他选择了在武清区黄花店镇杨村街安家。“这里距离河北省和北京市都不远,绿色农业发展前景好,农产品可以辐射京津冀。”熊凯说,自己喜欢武清区宽阔的马路,喜欢当地的家常菜。黄花店镇不仅有他喜欢的自然田园景观,又有中国古老历史文化遗存,村民淳朴善良,产业链条发展比较完善。
(大棚中的自动灌溉系统)
结识“有缘人”钻研技术开拓品种
决定留在黄花店镇研究种植的开始,熊凯遇到了第一个“有缘人”——邻居刘军。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清人,刘军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多年,熊凯从他的手里承包下10个大棚。对于这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刘军一开始是犹疑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相处,刘军发现这个外国人很“靠谱”,他决定跟这个外国人干出点名堂。“要种点不一样的东西!”在刘军和其他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熊凯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农夫之路”。特立独行的他种下了许多不常见品种,紫色罗马生菜、芝麻菜、紫色快菜、小黑萝卜、小叶茼蒿……“在选品上,我做了很多调研,在网络上购买了很多特殊的蔬菜种子,就是为了避免蔬菜品种的同质化。”熊凯介绍说,并非科班学习种植业出身的自己,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闹出不少笑话。2014年,熊凯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天津奉福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来我起的是‘丰富’,是品种丰富的意思。但是可能注册的时候,我说话有口音,工作人员就以为是‘奉福’两个字。但是这个名字非常好,很有特点,我很喜欢。”熊凯笑着说。
为了方便客户下单,熊凯自己搭建微信小程序平台,和网络科技公司合作的同时,自己学习写代码。如今熊凯的小程序平台每天都会更新,产品丰富,主要经营蔬菜水果蛋禽类,还有蔬菜包。顾客在小程序下单后,熊凯会立即从地里采摘新鲜蔬菜,24小时内就通过物流送到客户家中。就这样,熊凯负责种植技术研发、操作和宣传,刘军负责提供种植厂棚和联系客户,两人分工明确,协作效率极高。十余年间,在上级部门的共同帮助下,熊凯的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
据了解,武清区黄花店镇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与销售支持力度,组织专家进行农业知识讲解、土壤环境检测等,对接金融机构,帮助农户畅通农产品销售链条,将新鲜的农产品供给京津冀市场。熊凯的农场乘着政策东风,将刚刚从土地里收获的健康农产品送到京津冀地区甚至全国顾客的餐桌上。
“在这里生活非常安全、便利,人们很热情、友好。遇到任何困难,不管是邻居、朋友还是民警,大家都会热情地帮忙。我今年38岁,人生几乎一半时间都在天津。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如此热爱,天津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熊凯说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为他签发了长期居留证件,可以让他更安心地在中国发展,专心研究他的种植事业。
“他现在比我这个本地人还熟悉。前一阵儿他还告诉我哪里可以正骨。”刘军笑着说。
(大棚旁的家庭农场)
继续“农夫路”打造农业观光农场
熊凯的“农夫之路”还在继续,他有自己对未来的明确计划。“我们主要经营的是线上。在武清区、镇政府的帮助下,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创新和发展农产品种植基地产业。后续还有现场的民俗展览、露营、采摘等,打造农业观光型农场。我们也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促进农村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熊凯相信,在天津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武清区委“3+1+1”工作思路的指引和帮助下,他的农场将能够种出让人们吃得安心的纯天然无污染蔬菜,满足全国各地农产品消费者的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
天津,这座中国北方的沿海城市,以其开放包容的氛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据统计,近年来天津市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受理量增长了7.6倍。来自天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通报,2024年一季度,仅滨海新区外国人签证证件签发证次就同比增长14%,永居受理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6倍。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天津市在吸引外籍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天津开放包容,天津人热情豁达,天津是我的第二故乡。如果可以,我想在这安家立业。”
选一城生活,择一业奋斗。熊凯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勇气与坚持的故事。而天津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也将继续为更多像熊凯这样的外籍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撰文、摄影、视频/杜敏;媒体支持/天津市武清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