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村的新农人】父子两代新农人——记西青沙窝萝卜老郭家庭的使命传承

发布时间:2024-12-07 13:10: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时下是津门特产沙窝萝卜的采收季节,在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的大棚里,“90后”新农人、西青祥裕家庭农场负责人郭绍祥正带领工人采收沙窝萝卜。“沙窝萝卜赛鸭梨,津门特产不愁卖!现在我的手机都变成销售热线电话了,每天都会接到全国各地的订单,一天快递就得发300单!平均一分钟就有一单!”郭绍祥说。

一个棚子,一张桌子,几串氛围灯,农场另一边,父亲郭芝振正在种植现场通过直播带货向全国各地的食客推荐沙窝萝卜。“各位朋友大家好,在您面前的主播是‘沙窝萝卜老郭’。”提到现在的主播身份,老郭嘿嘿笑了起来,“我种了20年沙窝萝卜,习惯了跟土啊泥啊打交道,可谁能想到,有一天我这快60岁的人,也能开直播间,当上主播,现在还挺受欢迎。”

父亲老郭,从最早骑自行车推广萝卜,如今当上网红主播,向全国各地推荐着自己的家乡和特产;

儿子郭绍祥,国外留学后返乡创业,用新技术新渠道诠释了新一代新农人的责任和担当;

父子两代新农人,正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农业梦想,在沃野千里的乡村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振兴故事。

(沙窝老郭的种植场)

“老把式”新思路把萝卜挂网上卖

九河下梢天津卫。天津河道纵横,土壤肥沃。天津兴盛的漕运码头,留下了“借漕运荔枝沃土,育卫青沙窝萝卜”的美好诗句。600多年的沙窝萝卜,如今已是津门老字号中的翘楚。西青区小沙窝村几乎家家种萝卜,但若论机械化种植、“互联网+销售”模式的“探路人”,就要数“沙窝老郭”郭芝振。

“我父亲曾任生产大队技术员,参与过20世纪80年代沙窝萝卜种子提纯复壮工程。”提到自己的萝卜事业,郭芝振掩饰不住兴奋。“我和沙窝萝卜的故事是从2003年开始的。那时候种沙窝萝卜有规矩,立秋种,霜降起,立冬前就要全部收完。可那一年有一个农户种晚了,到了霜降时萝卜才长了没多高,全收了也卖不上几个钱。为了萝卜不被冻坏,这个农户给萝卜搭上了一层塑料布,没想到长出来的萝卜不仅缨子不烂,吃起来还更水灵了。结果因为时差,平时三五毛钱一斤的萝卜,卖到了3块钱一斤,这也让我看到了商机。”2004年,看到商机的郭芝振把老郭家十五六亩地整合在一起,起了两间大棚开始试种,“第一年销量特别好,但第二年开始,种的人越来越多了,销量就下来了。”为了打开销路,老郭买了辆二手的“黄大发”面包车,拉着萝卜跑去北京、河北推销,那个年代没有导航,靠一路打听到了北京的一处大型菜市场,可回程时却走反了路。

2007年底,意识到周边区域已经“消化”不了村里的萝卜产量,爱好钻研的老郭想到了一个新点子:在博客上卖萝卜。“我把萝卜选籽、种植、养护、出棚和鉴别的照片都发到了博客上,还留了联系方式。”不怎么会打字的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一些村民觉得他心思没用对地方,有点“不务正业”,老婆也说他“连拼音都拼不全,老老实实种地得了”。为此,老郭生了好几天闷气。有天晚上,老郭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在网上看到联系方式,想要订100箱沙窝萝卜,反复确认了数量和地址后,双方礼貌地挂断了电话。那一夜,他半宿没睡。“100箱是当时一个月的销量,突然来了这么一个大单,心里高兴但也非常担心,网络上都是陌生人,万一对方是骗子可咋办?第二天到了地方才知道,人家是房地产公司给员工发福利。放下货,拿到钱,回来的一路我心里那个美啊,唱了好几首歌。”

当时很多农户还在路边卖萝卜,老郭的订购电话却忙个不停,这次尝试,让老郭成了小沙窝村“上网卖萝卜”的第一人。

2021年,趁着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带货的火热,为了继续扩大沙窝萝卜的销量,从没刷过短视频的老郭,注册了抖音账号,一头扎了进去。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窝在萝卜大棚或库房里,一个人、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场直播有时一两个小时,有时六七个小时。老郭的客户早期以北方为主,尤其以京津为主要市场。对于南方人来说,生吃青萝卜是一件不太容易接受的事,“南方人更习惯用青萝卜做菜做汤,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南方人也接受了生吃沙窝萝卜,我发上海的客户已经发了10年,还有深圳、广州,全国各地哪都有。我直播时都会实事求是,告诉大家收到的萝卜不好吃,可以给我退回来,我付邮费。”就是这份真诚,让老郭不但退货率低,粉丝也越来越多。

这些年,老郭成了附近十里八村,甚至辛口镇的“网红”,不少想要做直播带货的村民都来找他“取经”,他也会言无不尽地分享自己的经验。老郭说,虽然有竞争,但大家一起努力,“沙窝萝卜”的名气越来越大,对每一个种植户来讲,都是大好事。

随着粉丝越来越多,除了成就感,老郭身上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使直播间只有一个人,他也不下线,就为了能“粘”住粉丝。“我这个人好钻研。每天琢磨着怎样让直播效果更好。我现在越来越有经验,可以根据网友名字判断他是干什么的,大概啥性格。你得明白网友需求才能精准地推销咱家萝卜啊,你说对不对。还有的南方网友不知道怎么吃咱的萝卜,我就给他们讲做法,咋储存。种了30年萝卜不能让网友问倒了啊。”老郭笑着说。

(老郭种植的新品种冰淇淋萝卜)

新农人新渠道借助电商直播带货

老郭的儿子郭绍祥是个地道的“90后”。2011年从国外留学回来就加入了萝卜产业,用他的话说,“从没想过要干别的工作。”2015年,老郭帮儿子成立了祥裕家庭农场,开创了“家庭农场+订单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我们和农户签订合约,我们提供种子和肥料,农户按照我们的标准来生产和管理,这样虽然种出来的萝卜产量比较低,但口感会大幅提高。我们为了保证农户的收益,虽然产量比较低,但我们会按照高产量高价格来结算。比如,按照我们的标准是每亩生产七千斤萝卜,正常是一万斤,那么我们就按照一万斤的产量和高于市场价0.2-0.5元和农户进行结算,这样既保证农户的收益,又保证了萝卜的质量,两全其美。”郭绍祥介绍说。

借着互联网东风,郭绍祥充分利用网络销售并开设直播平台,产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同时结合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田间采摘销售模式。“2021年,仅直播了一个月的情况下就销售了30万元,2022年我们每天线上直播销售一千单以上,销售额4万多元,还获得了抖音萝卜爆款榜第一的称号。我们和京津冀的旅行社和亲子机构进行合作,最多的时候当天会有20辆大巴车600余人次来我们农场参观和采摘。2021年我们农场被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22年沙窝老郭沙窝萝卜被津农精品收录;2023年我获得天津市农村创业创新先锋人物称号;2023年沙窝老郭沙窝萝卜被评选为天津市十大网红产品。”郭绍祥自豪地介绍说。

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一届农交会上,郭绍祥的萝卜展位聚集很多人围观品尝。“这萝卜就这么吃?能生吃吗?”在得到肯定答复后,现场观众挑了一小口品尝,入口咀嚼后连连发出“好吃”的感叹。“这是沙窝萝卜,是天津特产也是中国名特产品。”郭绍祥说,很多人看到沙窝萝卜都感到很新鲜。沙窝萝卜很受市场欢迎,每年能卖10万箱,未来会考虑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情况,改进包装多增加冰袋、确保萝卜口感。

(沙窝萝卜丰收季)

父子接力做强萝卜“芯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于老郭而言,直播带货只是形式,沙窝萝卜的产品质量才是关键。为了提升沙窝萝卜的质量和口感,老郭请来了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专家,从选种、培育、田间管理、窖藏等各方面给村民们上课,力求根据市场不同需求,种出不同口感的沙窝萝卜。“在新的生产季开始之前,祥裕农场就和有意向生产合作的农户及单位签订生产协议。同时,农户必须严格按照祥裕农场标准化的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农场收购订单农户及单位生产的沙窝萝卜品质统一、品性好,统一包装、统一品牌。”老郭介绍说。

2019年,在西青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西青沙窝萝卜的种子第一次埋在了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的沙土地上。

“通过直播不仅仅是卖萝卜,还可以让全国广大网友看到咱天津精品特产,看到新时代农民的面貌,农业种植方式的变化,我觉得非常自豪。父亲做起直播对于我来说非常触动,现在他更累了更忙了。父亲这么大岁数了还在钻研种植技术、种植品种,琢磨新销售手段。作为我们新农人,应该做得比父亲更好!”郭绍祥说。

“把自己家乡的特产卖向全世界,这是我最大的梦想。”郭芝振笑着说。

采访后记

老一辈的郭芝振,用勤劳的双手深耕细作,打下了坚实的农业基础,他的故事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致敬;年轻的后辈郭绍祥,带着创新的火花,将科技融入农业,开辟出一条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展现了新农人的担当与远见。两代人的接力赛跑,不仅跑出了天津特色农业发展的新速度,更跑出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撰文、摄影、视频/杜敏部分素材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