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添津彩】跨越山水帮扶情——天津市与甘南州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与对口支援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10-25 20:11: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天津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东一西,相隔千山万水,因党中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成为携手向前的“一家人”。

从渤海之滨到青藏之窗,天津与甘南在帮扶路上携手前行。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中央要求、天津所能、甘南所需”,两地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园区共建等重点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朝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不断拓展。

“十四五”以来,津甘两地党委政府深入贯彻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重要精神,坚定不移扛牢协作帮扶政治责任,坚持“以协作促发展”的鲜明导向,聚焦聚力“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求真务实谋发展、上下同心抓协作、精锐尽出固成果、真抓实干促振兴,持续深化产业协作领域,拓展市场协作空间,畅通劳务协作渠道,加大智力支援力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甘南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全方位打造增长能极

近年来,合作市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积极沟通衔接,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协作交流,出实招、办实事。去年6月27日,合作市甘南津街落成。甘南津街是“滨城”“羚城”双城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工程”和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民生工程”,也是“滨城”“羚城”共同打造的具有标志性、区域性、民族性的现代文旅新地标,充分彰显了滨海新区对合作市的帮扶成效。

甘南津街位于合作市城区南部,沿当周街南延930米,占地19.8亩,投资1.8亿元打造的羚城商业核心区。其中滨海新区社会帮扶资金4000万元作为39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入甘南津街项目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实现了城市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双赢目标。

甘南津街充分体现了“东方之珠、青藏之窗、东西交流、帮扶羚城”的主旨思想。甘南津街既是集天津、甘南特色于一体的高品质商业街区,也是集全市3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于一体的“城市带动型”村集体经济,激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进而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

无独有偶,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腹地,夏河县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着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引擎——夏河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自2022年6月获得批复以来,在天津市南开区的帮扶推动下,园区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筹建与启运工作,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企业产值逐年增加,辐射效应不断释放,呈现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入驻企业由少变多的良好态势,产业园区成为吸纳就业、推动发展的新高地。目前入驻企业有5家已投产,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达5796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达340余人。一直以来,南开区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深化帮扶举措,引导企业入驻园区、为入驻企业解决协作资金缺口难题等,改善产业发展基础环境、引进骨干企业和重大招商项目、培育特色龙头企业。

天津市帮扶甘南州以来,围绕“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惠民生”,真金白银投、真情实意帮、真抓实干扶,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和社会动员资金27.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657个。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一项项实事惠及百姓,高质量推动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

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近年来,天津市聚焦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以“育主体、强龙头,聚集群、补链条,建标准、强品牌”为目标,将60%以上的帮扶资金投向产业发展,累计落实产业帮扶资金18亿元,建设产业园区10个,引进落地企业123家、投资21.33亿元,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持续加大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力度,帮助销售各类农特产品8.3亿元。援建各类帮扶车间126个,吸纳农牧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7200人,辐射带动15.3万名农牧民实现稳定增收。

迭部县旺藏镇旺藏村作为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学习借鉴天津市河东区的做法,通过党建引领,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厚植绿色理念,利用生态资源,夯实发展根基。

近年来,旺藏村充分依托茨日那毛泽东旧居、旺藏寺等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文旅综合体筑牢了基础。去年,天津河东区与迭部县再次投入12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宣传推介红色文化,建设茨日那村史馆,打造红色旅游。村党支部引导龙头企业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精品民宿38间、藏家乐10户、景区商店3户,带动40人就业,年底户均增收1万元。

红色旅游也带动了苹果产业发展。通过“红绿融合”,旺藏村推出了认买苹果树的营销新模式,省、州、县、镇各级领导干部,河东区援派干部、天津市部分社会组织以及大学生、游客认买280余棵苹果树。去年,河东区和天津市摄影家协会大力拓展消费帮扶渠道,通过各种形式将旺藏苹果推介到天津市,有效解决苹果滞销问题,帮助果农增加收入。

党中央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2021年以来,天津市和平区立足实际,在舟曲县帮扶建设3个乡村振兴津甘共建示范村,立节镇杰迪村位列其中。立节镇抢抓中组部定点帮扶、天津市东西部协作帮扶、中国农科院科技帮扶和省州县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积极转变思路,以推进产业强镇建设为契机,依托全县“1+6”产业发展格局,由村“两委”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企业+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的融合发展模式,投资2400多万元(其中天津市和平区帮扶资金1600万元)分3期建成集优质果蔬选育推广、科普研学、人才实训、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园区总面积107亩,建成单拱日光温室20座、日光玻璃温室1座。种植生菜、小白菜、圣女果、草莓等果菜,受益农户131户,不仅按下了集体经济发展“加速键”,还鼓起了村民们的“钱袋子”。

同样,在天津市河西区的帮扶下,卓尼县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大力发展“牛羊菜药菌”五大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种植业“五个万亩”培育行动,持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高原酥油蘑菇研发培育及林下菌驯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2021年以来,河西区围绕卓尼县“五个万亩”产业发展,投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帮扶资金3629万元支持该县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帮助建设食用菌种植大棚564座,助推卓尼县食用菌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今年,天津市东丽区持续加大对临潭县产业发展帮扶力度,聚焦“四项行动”,加大特色产业提升、文旅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方面的帮扶力度,全力促进临潭县提高内生发展动力。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最大结合点,以农牧业振兴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三大发展策略”为主要支撑,紧盯“牛羊猪药菜菌”六大特色产业,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新途径,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先后实施了中海油扶贫车间扶持项目、“一县一园”合作共建项目、铭鑫羊产业项目、临潭县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等67个产业项目。东丽区还围绕冶力关旅游区国家级5A景区创建,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今年投资1200多万元提升冶力关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文旅宣传帮扶,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190万元开展旅游资源推介,完成北京首都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兰州西客站、重庆洪崖洞等地宣传广告投放,开通兰州中川机场至冶力关旅游区的专线大巴,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在天津高铁站、滨海机场开展冶力关旅游区免费宣传,开通天津地铁2号线“冶力关旅游区”宣传专列,推动出台冶力关旅游区天津籍游客免票政策。

敢向特色产业要“效益”

牧区打通产业振兴路

高原草地畜牧业在碌曲和玛曲两县占了主导地位,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乃至整个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农牧民群众守着自己的草场,放牧牛羊,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束缚了生产力,畜牧业市场化水平低,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碌曲县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之地,是整个青藏高原3000米以上海拔最优质的天然大牧场,畜牧业资源极为丰富,出产的牦牛、藏羊肉质鲜美、口感细腻、品质极高,但农畜产品却一直存在着售卖价格低、销售渠道窄等问题,2022年,在天津市红桥区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碌曲县规划建设了生态产业园区,推动屠宰、乳制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全链条建设,通过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生产进一步提升该县农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销售市场。园区目前已引进屠宰企业1家,为碌曲县洮源牧场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乳制品企业1家,为天津蒙益得乳制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两家,为碌曲县岗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碌曲县鸿鑫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除了2022年开工建设的生态产业园区,为了解决好牧民牲畜销售难、外运成本高等难题,去年11月,碌曲县以红桥区援建资金为杠杆,推动建成并运营甘青川贡巴活畜交易市场,还引入金融服务、检疫服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让农牧民可实现直接在市场内交易,在家门口增收。此外,碌曲县还建立了碌曲万头牦牛万只藏羊绿色养殖基地、农牧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可突破高原季节性限制,一年四季向市场源源不断提供活畜。

玛曲是甘肃唯一的纯牧业县,草原面积占到全县面积的90%。天津市河北区各级各界竭尽所能倾力相助,资金投入持续加力、项目支持精准有效,与玛曲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观念保持一致,同频共振。今年,玛曲县充分利用天津市帮扶资金1315万元,新改扩建阿万仓牦牛养殖基地、活畜交易市场、黄河首曲游牧人家家庭牧场产业开发示范项目,共新建牛舍1462.31平方米,水网约1000米,电网约950米,预计项目实施可直接带动养殖户1000户以上实现增收;交易市场新建业务用房749.06平方米,饲料储备库936.23平方米,围墙改造及新建 45米;打造4处具有当地游牧特色的家庭牧场。通过建立牦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吸引更多养殖户加入到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和标准养殖中来,同时,提升改造升级交易市场,促进全县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供、销、加一条龙产业体系。今年,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区还顺利建成甘南牦牛种公牛站。此次甘南牦牛冷冻精液的成功制作,标志着甘南牦牛提纯复壮和选育繁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甘南牦牛本品种提纯复壮、保种选育、种群结构调整、种质资源优化等工作将变得事半功倍。

狠抓人才队伍“引育留”

各领域激活内生动力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天津市结合自身人力资源优势,通过“结对子”“传帮带”“学科合作”等方式,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协作,实现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不断增强各领域内生动力。

去年2月,按照中组部关于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工作要求,天津市和平区“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团队来到甘南州舟曲县初级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帮扶工作。帮扶团队19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支教教师14人根据学科专长分布在各年级不同教学岗位。

帮扶团队来到学校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援甘的初心使命。一年来,帮扶团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实招,绘好“组团式”教育帮扶的“援甘画卷”;谋良策,打造“组团式”教育帮扶的“援助品牌”;抓落实,铭刻“组团式”教育帮扶的“支援印记”。

帮扶团队坚守教育教学一线,用心用情带队伍、育学子,舟曲县初级中学从校容校貌到办学条件、从教师队伍到学生成长都有了全面提升,得到了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开展结对帮扶以来,天津帮扶干部克服高原环境,扎根甘南、服务甘南,紧盯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利用科技、资本、信息、市场等优势资源,持续加强教育医疗科技人才帮扶力度,选派到甘南的挂职帮扶干部124人,专业技术人才1245人;甘南到天津市的挂职干部204人,专业技术人才813人,培训各类人才2.3万人次。特别是聚焦教育、医疗水平提升,开展“组团式”“院包科”“师带徒”帮扶,甘南州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转诊率由58%降至9%,舟曲县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在全国宣传推广。天津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定向录取565名甘南籍医学本科生,417名毕业生已在州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服务。

一批又一批的天津帮扶干部把甘南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书写“津”彩帮扶故事,培育“津”牌帮扶成果。夏河县现代畜牧产业园的落地建成,合作市俄合拉旅游标杆村的打造运营,临潭县冶力关旅游区文旅融合发展……就是天津支援帮扶甘南的真实写照和有力见证,彰显了两地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深情厚谊。新征程上,天津与甘南,将在资源互补互利互惠中,携手同心打造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新典范。

(撰文/吉宝刚、马保 联合出品/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援甘前方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