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小姐姐海河畔唱京剧,街头唱戏人让传统文化叫醒耳朵

发布时间:2024-06-26 15:15:20 | 来源:津云 | 作者:王敬怡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几年,天津有句人尽皆知的话——天津海河不养“闲桥”。到了海河边,每个“桥膀子”两侧都有不少“才艺天团”,他们在街头演唱、弹奏乐器、跳舞,给城市增添了很多浪漫情调。最近这半年,每个周末的下午,狮子林桥旁都会人头攒动,里三层外三层。向里望去,京剧爱好者陈康健正开着属于戏迷们的京剧演唱会。

image.png

image.png

今年29岁的陈康健,是一位热爱戏曲艺术的年轻人。她出身艺术世家,自幼对京剧就有浓厚的兴趣,由于变声期太过漫长,最终陈康健并没有选择进入专业的戏曲学院。然而,对于一个热爱戏曲的人来说,戏曲的魅力是无法被压抑的。即便作为票友也拥有不俗的经历,她曾在“唱响中国——2016首届大型音乐展演盛典”中获得“中国歌坛最佳演唱(青年组、民声)金牌歌手”,也在第七届京津冀河北梆子票友邀请赛中荣获“十大名票”荣誉称号。

image.png

陈康健舞台剧照

“今年正月十六那天,我陪姥爷在海河边遛弯,看见有人拿着小音响在唱通俗歌曲,就停下来脚步。”陈康健回忆说,听歌的过程中恰巧被人认出来了,“当时就有人问我,你是在电视台唱过戏的那个小闺女吗?你也来一首呗!”她笑称,自己完全是被“拱”上台的,唱了《锁麟囊》《春闺梦》两段程派代表曲目后就开始有人问道,“下礼拜你们还来吗?”就此,陈康健才有了从舞台走上街头的想法。“一周后我们就去唱了,唱着玩儿呗,就当陪我姥爷解闷儿了。”一个小音响和一个话筒,这是陈康健在街头唱京剧时的全部装备。起初只是路过的二十人左右驻足听戏,随着来津旅游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她的视频被发上了社交平台。

对于自己在网上“火”了这件事,陈康健一开始并不知情。直到有一天在短视频里刷到了自己,她便开始联系原作者要一些原始视频自己也剪辑了起来,“我自己发,始终没有别人发的浏览量高,因为我没有一手的视频呀!”陈康健笑着说,自己演唱时顾不得别的,“你能看到的所有视频,都是我从路人那里要来的,有的人发到网上以后浏览量都到了60多万。”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在陈康健的社交平台留言,IP地址遍布了北京、上海、陕西、辽宁、江西等地,甚至还有新加坡的网友说道,“纯正平稳,高手在民间”“这才是真正的天津人,戏曲码头,曲艺之乡”“京剧就该这样发展,必须有人将大戏唱下去”,也有不少年轻人说,“虽然听不懂,但我大为震撼”。

image.png

“累是肯定累。”陈康健说,每次唱完回家后脚底都很痛,“因为全身要绷着劲儿,压力全在脚掌,所以我这半年天天养成了泡脚的习惯。”即便如此,她依旧是开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一代去传承、去传播,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外地游客能够感受到天津这座城市的热情和魅力!”如今,她每周都要花上不少时间准备伴奏带和不断学习新的曲目,河北梆子《大登殿》《洪湖赤卫队》《御妹不要把脸变》,京剧《苏三起解》《碧玉簪》《杜鹃山》,以及评剧《杨三姐告状》等都在她的备选歌单中。陈康健享受在街头献艺的感觉,这里真实质朴,没有条条框框,有的观众会因歌声驻足,也有观众会匆匆一瞥便离开,“我们到剧院里听戏要买票,这对年轻人来说,多少有一点‘高冷’,可露天演出却很接地气。”虽然没有舞台和镁光灯,但是互动性却更强了,有的上年纪的人一起轻声哼着,有的年轻人一边听着一边拍这段视频,“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和传递,更重要的是让人们重新认识和喜爱京剧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她说。

image.png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最高峰时能吸引一两百人围观,陈康健希望能有更多热衷于传统文化艺术的爱好者加入进来,“把自己喜欢的艺术传递给路人,始终是件快乐的事。”当歌声飘荡在游船穿梭的海河上,陈康健说,“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津云新闻记者 王敬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