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镇任凤村:稻香蟹美人才旺 北方小村振兴忙

发布时间:2023-10-31 17:01: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徐斌 | 责任编辑:孙玥

秋天的七里海古海岸湿地水天相连、浩渺无垠。身处其中的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镇任凤庄村中,沃野田畴尽显丰收景象。

任凤庄村依托七里海生态湿地区位优势和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稳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曾先后荣获2009年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镇”、2020年“全国文明村镇”、2021年“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让七里海生态成为村里致富“金山”

晚稻飘香,螃蟹肥美。秋日,到紧邻七里海湿地的任凤庄村钓大螃蟹,吃河蟹面,走进田间地头采摘或是体味一下农耕的乐趣,成为广大市民青睐的休闲度假方式。

image.png

素有“京津绿肺”之称的七里海湿地,因数千年来海陆变迁积蓄的养分滋润,出产的七里海河蟹青脊背、白肚皮,膏满黄肥。

守着七里海湿地这个“聚宝盆”,任凤庄村村民大多以养殖鱼虾蟹为生。如今,“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村里的能人杜乃合巧妙利用水稻和螃蟹之间的生态关系带领大家进行稻蟹混养,“二次创业”培育出广受欢迎的“稻田蟹’。“螃蟹主要以稻田里的害虫、杂草为食,减少了水稻农药喷洒;而螃蟹生长蜕掉的壳和产生的粪便是很好的有机生物肥,可以促进水稻生长。”任凤庄村党总支书记王会生详细阐释了水稻与螃蟹之间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稻蟹混养很快在七里海镇推广开来,大家纷纷吃上了“生态饭”。“稻田蟹”和“蟹田稻米”成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

据了解,稻蟹综合混养每亩平均总收入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能够提高1倍以上,大幅度提高了土地和水利资源的利用率。“我们依托七里海河蟹和特色农产品品牌,组织成立了溢新农副产品合作社,繁育出高品质河蟹种苗,供村民进行养殖。”任凤庄村党总支书记王会生自豪的介绍着村里的情况,“村里以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水产养殖面积1000多亩,稻蟹混养生态农田500多亩,葡萄、枣、核桃、桃等果林种植面积650多亩,个体垂钓园、采摘园有20多处。现在正是丰收的季节,每天来采摘和钓螃蟹的人络绎不绝。”

村里来了“CEO”农品名气涨得快

村里,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势头稳步上升,但农产品的销路却遇到瓶颈,就在这时村子的进一步发展迎来了机会。年初,宁河区面向全国公开选聘首批农村职业经理人。最终3名选手从59名报考人员中脱颖而出。任凤庄村也迎来了首位乡村CEO岳振胜。

“蟹田稻米、芦花香果蔬、清华豆腐还有村里研发的速食河蟹面味道都不错,但咱们农产品销售,价位是比较低的,希望在价格和外观上有进一步的提升。”任凤庄村党总支副书记秦雪琪对这个新来的CEO很是期待,“岳经理是电商达人,擅长选品和直播,能够从包装和品牌上帮咱们农产品提升价值。他帮着村里打造了一个选品基地和两个直播基地。年初的时候办了一次全镇范围内的直播人才培训班,吸引了很多人,还得到了央视媒体的报道。”

任凤村的直播电商开展的如火如荼,周边的村民也都争相来取经,学习电商直播技术。尤其是自家有农产品的村民,都迫切的想融入互联网时代掌握电商直播技术让自家的农产品出村,甚至出市推广到全国各地。

“我们想在乡村振兴建设、产业发展方面拓宽视野、增加一些新的思路,乡村CEO能给村里带来新的气象。”秦雪琪认为专业的事情要让专业的人来干,要把乡村振兴当做事业来干。

在岳振胜对村子的规划里,拍短视频、做直播只是第一步,他还准备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利用村里的垂钓、林业资源发展民宿、露营地等。“从我们原有的基础产业方面往前再迈一步,形成标准化。”

稻香蟹肥村景美 游人如织文旅忙

image.png

“从实木长廊过来,旁边有一排特别高的展架,那里原来是垃圾渠,又脏又臭,建设美丽乡村的时候我们给填上了,路面也进行了硬化,并且种下了一片月季花。”秦雪琪谈到任凤庄村的变化,感慨颇深。

秦雪琪口中的展架是村里新修建的党建文化长廊。“村里还创新的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命名村里的主要街道。比如,村民问‘你在哪儿’,‘我在民主街’,‘你在哪儿’,‘我在法治街’。这样大家就能潜移默化的吸收这些思想。”秦雪琪介绍道,村干部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当中。

如今,垃圾渠早已变身葡萄地的灌溉渠。村里2021年铺设了1.3万延米的雨水管网,2022年铺设了约5.2万平方米的花砖,改善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状况;23年选取月季、山楂、玉兰、柿子4种树苗,种在村民的房前屋后。云在天上“写诗”,绿在地上“走笔”,远处有田园,近处有公园,身边还有花园、果园,这里成为村民宜居宜业的乐园。

随着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王学静的心思也活络起来。王学静家经营着垂钓和采摘园。她发现,很多来体验的游客都感觉意犹未尽希望能住下来,打造民宿的想法渐渐在王学静的脑海里萌发生长。这个想法终于在去年实现了,王学静家的老四合院被精心改造成了拥有12间房的古色古香的民宿。“12间房早都定出去了,我们一到假期准没房。”正在打扫房间的王学静笑容洋溢。离十一假期还有一周的时间,王学静家就已经无房可订。

image.png

“村里什么类型的民宿都有,都是村民自己经营。最重要的是让村民自己富起来,看见别人富起来就能带动更多人投入进来。我们今年打算挑一些闲置的民宅,专门设计、精细化管理,以长租的形式让城市人在农村有个家。”书记王会生对发展民宿信心满满。“未来,我们将按照“一街一带三区”的发展规划,打造集休闲垂钓、农业观光、果蔬采摘、生态食宿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增收,让市民住下来,玩得美,带得走。”

(文/摄 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