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天工开物】多部门做足准备迎接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

发布时间:2023-05-16 15:38:09 |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周琳 | 责任编辑:孙玥

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在即,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日前召开天开高教科创园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分别介绍了各自瞄准天津产业需求,发挥校友资源优势,为天开园挑选好了首批入驻团队。发布会上,南开、西青、津南三个区介绍了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

西青区委副书记、区长殷学武介绍说:“天开西青园是天开园‘一核两翼’总体空间布局中的西翼拓展区,选址范围为环西青大学城片区,总面积24.79平方公里,其中学府园区10.26平方公里、大学城7.03平方公里、南站区域4.86平方公里、居住配套区2.64平方公里。天开西青园紧邻天津中心城区,处于‘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的中心区域,周边现有4条高铁,并规划4条轨道线,可连接9条高速公路;坐拥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天开西青园产业基础良好,现有企业6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6家、雏鹰企业77家、瞪羚企业5家,涉及大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信创等产业。”

在建设进展方面,天开西青园高起点规划园区战略布局。研究编制了《天开西青园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了“一城、两业、三区、四谷、五链”的“12345”战略发展布局,即:建设一座天开西青科创城,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强化创新策源区、成果转化区、科创服务区三区功能联动,打造智创谷、智能谷、生医谷、未来谷四大板块,支撑西青五条特色产业链做大做强。在园区实现从研发、孵化、培育、加速到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跨区域空间布局。另外,划定大学科技园6万平方米空间为起步区,同时将众贺地美、聚鑫鑫、盛驰精工等近20万平方米空间作为先导区优先重点建设,为天开西青园整体高标准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殷学武介绍,在西青现有“招商引资30条”“人才新政15条”“科创10条”等成熟支持政策的基础上,以天津市级政策为蓝本,围绕高起步建设、全生命周期发展、科创载体打造、科创人才引育、科创资源集聚、科创金融供给等六个方面制定出台了20条天开西青园专项支持政策,打造既有“突破性”又具“含金量”的政策支持体系。其中,西青区将连续5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政策和园区建设;成立多维度、多种类政府投资基金,为企业、项目入驻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总的来看,新政策的制定突出了三个特色:对标一流,新政策充分借鉴吸纳了市级政策和北京、深圳等国内一流科创高地的先进政策和做法,强化科技链、金融链融合,具备国内一流竞争力;对标需求,新政策广泛征集了高校、校友会、相关企业政策需求和意见建议,以实现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为政策落脚点,瞄准“堵点”,直击“痛点”;对标未来,新政策着眼天开西青园的长远发展,在建立、完善支持激励机制的同时,打造开放包容、服务便利、资源汇集的创新创业环境,能够成为助力天开西青园乃至整个西青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表示,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开园是天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十项行动”的重要举措,将天开园核心区落地南开,给予了我们难得的发展机遇。南开区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立足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南开区将天开园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成立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天开园如期精彩亮相做好了充分准备。南开区将核心区人性化环境改造作为重要建设工程,按照天开园整体规划方案,从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市容市貌、街景立面等方面实施提升改造,经过近两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先导区环境治理提升工程,同时主动全程服务科技广场装修改造项目,为入驻企业顺利落位提供舒适便利条件。马珊珊介绍说:“随着5月7日晚天开园夜景灯光的点亮,这块曾藏身于学府书香的璞玉初绽新颜,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充满科技感、文化感、未来感的现代科创园区。我们有理由相信,天开园必将成为未来科创生态圈和城市发展新地标。”

马珊珊介绍,南开区目前成立政务服务专项工作小组,坚持实地办公,需求在哪里,窗口就在哪里,细化落实“一站式”服务举措,首批进驻320个服务事项,设立4个“一次办”窗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筹建“自助办”专区,可办理涉及政务、税务、社保等470余个自助事项,方便企业“好办事”。推出“大学生创业一件事”特色服务场景,系统梳理创业涉及到的政策咨询、企业开办、投资融资等各类服务程序要件,理顺服务流程,强化部门协同,提升企业办事满意度,确保制度体系“真完善”。配合市级部门完成“网上办事大厅”和“津心办”App园区专栏等平台设置,为园区企业提供24小时服务,实现天开园企业掌上办“真便捷”。深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首批进驻企业以及周边商铺进行政策宣讲,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确保进驻企业“真满意”。截至5月11日,已完成企业工商注册60家。通过高效便捷智能化政务服务,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在园区开放共享,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一流创新创业环境。

津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灏介绍,津南区将发挥高校科教优势和策源功能,搭建高校与科创园“握手”通道,推进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引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内涵式发展平台,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专项行动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在功能定位上,天开津南园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的核心定位,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上精准发力,构建“高校资源、政府资产、金融资本”融合新模式,实现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技术开发和实际生产、开发团队与经营团队“灵魂”组合,打造承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首选之地。

在空间布局上,津南园主要以海河教育园区为底版,按照“盘活存量、做好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原则,逐步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产业园”的创新创业全链条育成体系,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供给适宜型载体空间,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形成“三区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目前,津南提出了“成立一个专班、引领津南园,确定一份规划、建好津南园,构建一种机制、激活津南园,梳理一批项目、赋能津南园,制定一套政策、做强津南园”的“五个一”工作总方针,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的工作方式,以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天开津南园建设运营。在体制机制建立上,津南区委、区政府组建了津南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驻区相关高校高职纳入其中,组建了工作专班,构建“领导小组+管委会+平台公司”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创新载体供给上,一是以海棠科创园、海棠众创大街、大学科技园等17万平方米已有科创载体承接科技创业项目。二是加快建设毗邻南开大学新校区、总面积24万平方米的天开智慧小镇一期,计划9月底前部分产业载体投入使用。三是启动建设毗邻天津大学新校区、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天开智慧小镇二期。四是科学有序开发天开智慧小镇剩余约60公顷土地;加快编制海河教育园区三期高研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为产业化项目提供3.32平方公里土地。五是提升盘活双港工业园、津南开发区西区等产业载体,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充足空间。

在科技项目对接上,高水平运营7.7万平方米的海棠众创大街,累计引进科技型企业150余家,培育雏鹰企业4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1家。不断提升现有3家市级大学科技园发展能级,已引育企业146家。坚持“边建设、边招商”,天开小镇一期对接天南大科技成果19个、产教融合项目10个,二期已与工业母机、储能、人工智能等项目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对部分承接载体进行定制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