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守护大山的姑娘——记天津市地质研究和海洋地质中心谷丛楠
五月的鲜花,为劳动者绽放。
在祖国的崇山峻岭间,在森林田野上,在雪上冰川间……到处都可以看到地质工作者们奋战在野外一线,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奏响新时代劳动者的最强音。
谷丛楠(右一)在工作中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来自天津市地质研究和海洋地质中心地灾部的谷丛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作为构造地质学专业的研究生,她深知地质工作者要经常在大山里跑,条件非常艰苦,工作环境恶劣,是个男同志都不愿意干的工作,但是她不顾亲人和朋友的劝阻,放弃留校和大城市工作的优越条件,义无反顾投身到所热爱的地质工作中,一干就是十几年,常年驻守在大山里,翻山越岭查看地质情况,无论烈日当空还是暴雨倾盆,无论是翻山越岭还是蹚水过河,她始终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以精益求精的专注与孜孜不倦的干劲,诠释着什么叫敬业,什么叫坚持,她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地质工作。
人民生命财产的守护者
每当汛期来临,天津市蓟州区北部山区作为天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总是令人为之揪心。而地质灾害巡查工作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容有失,每当在这条政治红线面前,谷丛楠小小的身躯总是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挺身向前,勇挑重担,率队巡查于蓟州区的山山水水,牢牢守护着这根政治红线,守护着蓟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1年,蓟州区遭遇数次极端降雨天气,给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带来了巨大考验。一天,谷丛楠率队即将结束巡查任务,突然接到群测群防员通知,某个隐患点突发落石,需要立即前去调查。当他们到达隐患点村口时,局部路面已被大水冲毁,积水深度约半个轮胎高度,车辆无法通过。灾情就是命令,不容退缩,谷丛楠当机立断,率领队员趟过水流湍急的路面,迅速到达隐患点。队员们立刻开展现场测量和调查,判定发生二次崩塌的可能性非常高,严重威胁过往车辆的安全。谷丛楠和队员们警示附近车辆赶快通过,并拉好警戒线预留安全范围以做提示。等全部都处置好,她与队员们身上已经湿透了,脸上淌着的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当夜9点,隐患点果然再次发生崩塌,由于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每年汛期放弃节假日,24小时驻守第一线,巡查地质灾害隐患,已经成了谷丛楠十一年来工作的常态了。查全天候待命24小时无休、冒雨调查地质灾害险情点、矿山山路难行每天摔十几个跟头、不时被拉拉藤(葎草)鬼针草割伤刺破对于谷丛楠来讲都已是家常便饭。最危险的时候她曾掉入湍急的溪流,被洪水冲出十余米,幸亏队员抢救及时才化险为夷;还有一次巡查路上,半米见方的落石“轰”的一声,就在砸在身边……然而这些困难与危险,都丝毫挡不住谷丛楠对工作的热情与追求,一到汛期,她总是不约而至,忙碌在在蓟州区的各地灾隐患点。
绿色天津的建设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谷丛楠还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
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建材业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山体因炸山采石而千疮百孔,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08年,当地政府坚定走生态转型发展道路,全面关停山区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2014年,又启动“矿山复绿”行动,将多个历史遗留矿区纳入治理范围,探索“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为矿山创面“疗伤”。
在这场“矿山复绿”的战役中,谷丛楠肩负重任,带领团队开展矿山环境调查及监测,建立起天津市矿山动态监管档案和“矿山复绿”数据库,为矿山综合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她编写的《蓟州区涉矿地区整治修复专项规划》,为蓟州区探索废弃矿山市场化治理模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扎实的理论水平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让谷丛楠在学术研究上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她的研究成果也大量应用在天津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她的《蓟州区涉矿地区整治修复专项规划》,获列天津市城市规划协会“2021年度天津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第二层次作品;技术成果“矿山地质环境空天地协同调查及应用关键技术”获得天津市地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她设计的天津市蓟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二期、京津冀生态共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期、蓟州区罗庄子镇铁岭子矿山天津市蓟州区石矿、天津市蓟州区水泥石矿等十余项矿山恢复治理项目,取得了明显进展,部分矿山已经披上了绿妆。绿色天津的建设成效,连续5年受到新华社、《中国自然资源报》、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追踪报道。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以谷丛楠为代表的的地质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天津蓟州区的地质灾害发生呈明显下降趋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而蓟州区的矿山,不仅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也推动了矿山周边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谷丛楠也因其工作中的杰出表现与对天津地质工作做出的贡献,先后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十大杰出青年、华勘局担当作为先锋岗、华勘十佳党员先锋岗等荣誉。(图片供稿:天津市地质研究和海洋地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