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百事话振兴 | 非遗范制葫芦技艺让乡村庭院变艺术长廊

发布时间:2023-04-14 09:21:43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林单丹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农户庭院中播下几粒种子,秋天架上结出的可能是“十二生肖”或“小花瓶”。将要表演的这场“种植魔术”是天津市宝坻区牛庄子村的100户家庭庭院。

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牛庄子村是远近闻名的葫芦村。曾经这里因地处低洼没有特色产业发展受限。2015年该村与国家级非遗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伟联手打造葫芦庐小镇,创建了中国首个葫芦博物馆、葫芦艺术馆、世界葫芦种子库、葫芦新品研发实验室、葫芦文创产品开发工作室、智慧农业葫芦种植试验区、范制葫芦私人定制区、葫芦文化体验区、网上直播等。

image.png

位于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牛庄子村的葫芦小镇。

“现在,大钟庄镇党委政府正结合市区文旅工作要求,提升葫芦庐小镇的旅游特色,打造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葫芦文化品牌,带动周边村落在镇域内结合中国葫芦博物馆、葫芦文创产品研发、葫芦文化沉浸式体验以及特色葫芦宴给村民打造一条特色产业农文旅发展之路。”大钟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金龙介绍。

大钟庄镇牛庄子村第一书记张佩瑾告诉记者,作为宝坻区旅游特色村之一,在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庐”合作中,实现了游客在葫芦博物馆看到与众不同的葫芦,体验葫芦制作技艺,还能品尝风味独特的天津“葫芦包子”,感受到特色田园风情。

随着春季京津冀郊野游的火热,游客对村内农文旅的深度体验需求更为热切。近年来,农村庭院经济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庭院经济中,农户种植蔬菜占比最高。“花卉、苗木虽然更能美化庭院,但不能给农户带来更多经济价值,我们也在思考两全的方法。”村党支部书记张连会介绍,为深耕种葫芦产业主题,村里尝试在农户庭院中种植葫芦并结合国家级非遗项目范制葫芦技艺,让庭院中长出工艺品。“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利用房前屋后等空闲土地,因地制宜,进行特色葫芦种植,其特点是投资少、收益快、与旅游多元互促。”

image.png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伟给村民分发葫芦种子和模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伟与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分院、天津财大珠江学院等15所大学创建产学研联合体,拥有葫芦种植、加工、制作专利技术与知识产权30余项。“作为天津葫芦制作技艺范制葫芦就是在葫芦生长的关节阶段,套入研发的模具,让葫芦按照‘要求’生长成为各种样式。”赵伟拿出其设计的生肖主题葫芦模具介绍,“别看只是个塑料套,但是种和套的门道很多。‘鼠你有钱’这个小老鼠抱着铜钱的形象,就是我们按照葫芦品种形状和生长特性专门研发设计的。”他还将把此项技艺向宝坻区其他村镇推广,今年完成500村民在庭院种植葫芦的目标。

image.png

村民在庭院中播种葫芦。

“这条藤上最后只留七个葫芦就可以,这个数量最适宜它们健康成长。”“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还真跟歌曲里长得一样啊。”在赵伟的指导下,牛庄子村民李晓芳开心地种下葫芦种子,期待来年在自家庭院中结出一个个可爱的葫芦。像她一样,村里的张有民、王贵欣等几十户村民已陆续在庭院中种下葫芦种,搭起葫芦架。为发展葫芦小镇农户的庭院经济,赵伟将范制葫芦种子和模具无偿提供给100个家庭,并将在秋季对部分范制葫芦进行回收。这些葫芦作品将通过“葫芦庐”的直播平台及天津市多个特色农品展进行展销,也作为小镇文旅纪念品售卖。

此外,在村里的41亩农场边缘地,村民也搭起了葫芦架种植总面积约4亩的葫芦“围墙”,待地里麦浪翻滚时,周边也将有葫芦点缀扮靓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