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书香又有烟火气 静海区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模式延伸服务触角
静海区陈官屯镇小钓台村农家书屋藏书多,成为村民的文化粮仓。
前不久,2022年度天津市示范农家书屋城市书吧阅读新空间评选活动经过征集申报、初评、复核、网络评选、综合评选、公示等评选流程,共评选出“2022年度天津市示范农家书屋”9家,其中,静海区大邱庄镇津美街农家书屋和陈官屯镇小钓台村农家书屋榜上有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一起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起点上,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文化产业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赋能作用。
近年来,静海区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街道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延伸服务,结合群众需要持续完善为民服务意识,让农家书屋成为百姓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静海区子牙镇东子牙村村民在“农家书屋”静心阅读,共沐书香。
乡村振兴求知热
农家书屋“淘宝”忙
“眼下正春耕,抽点时间到农家书屋看看书、充充电,很好。”连日来,大邱庄镇津美街的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到农家书屋内,翻阅着自己需要的书籍,到处书香弥漫,气氛温馨。
3169册图书、16种报刊,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一支五人志愿服务队,每周开放六天、每天开放不少于7小时,图书财产管理制度、借阅登记制度清晰完善,走进大邱庄镇津美街农家书屋,第一感觉像是到了一家小型图书馆。
“现在只要有空闲,乡亲们都会来这里看书学习,不断补充知识的营养,为大脑‘充电’。这里的书籍种类很多,村民们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可以用到种植、养殖中去。”津美街图书室管理员马德静介绍说,“我们会为蔬菜种植、林果种植、农业种植、农机服务合作社人员推荐科技生产类读物,为企业职工推荐岗位技术类读物,为妇女儿童等推荐儿童教育类读物,为中老年推荐医疗保健养生类读物。”
为了满足村民的借阅需求,马德静还建立了读者微信群。调查数据显示,读者群人数达到津美街全村人口15%以上,图书借阅率达到30%以上,读者对书屋的满意率超过95%。
“有些村民白天上班,下班后怕书屋关门了没法借书,微信群开通之后就方便多了。”马德静说。
将全民阅读活动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津美街农家书屋成了大家学习“充电”、增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文化阵地。结合村庄实际,农家书屋书籍的还增添了许多关于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等方面书籍。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不少于四次的主题阅读、读书征文、知识讲座、科技培训、文化交流等读书学习活动,‘两委’成员带头,党员、共青团员、村民代表、退役军人和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以此来掀起‘读书热’,让农家书屋成为人们休闲时候的好去处。”津美街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杜连峰说。“希望能通过全民阅读,大家立足津美街实际,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将书中知识用于实践,坚定不移地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静海区大邱庄镇津美街村民利用闲暇时间到农家书屋“学习充电”。
既有书香又有烟火气
打造“农家书屋+”模式
自陈官屯镇小钓台村农家书屋投入使用以来,闲暇之余村民们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村里的党员、群众常常围坐一起,品读党史故事,重温百年历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村的农家书屋既有书香气也有烟火气,闲暇之余在这里读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小钓台村村民蔡印华说。
从去年开始,该农家书屋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立了“农家书屋+党建”、“农家书屋+大讲堂”、“农家书屋+乡村振兴”的书屋模式,切实让农家书屋“动起来”。同时,以农家书屋为依托与本地红色资源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主题阅读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切实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同时,陈官屯镇还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的运行模式,全镇24个村街实现了文化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衔接,让村民切实享受到文化惠农的成果。
“依托全域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开展农家书屋阵地延伸服务,积极举办农民书画、读书比赛等,逐步构建农民自学互教体系,推动农村全民阅读,成为农民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黄金屋’,不断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陈官屯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刘子钰说。
明代《燕山丛录》记载:“大城北有子牙镇(今属天津市静海区),相传以为太公居此,所谓东海之滨也。”至今,在静海区子牙镇东子牙村仍存有姜子牙钓鱼台和太公庙遗址。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东子牙村农家书屋,更是承载着时代使命,成为了红色历史传承的文化阵地。
在“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全民阅读活动中,老党员孙继亮结合《静海红色故事》这本书,以“三打东子牙”“血泪染红子牙河”等故事为主线,深情讲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子牙大地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故事,让大家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心,激励着全体村民努力把东子牙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信心和决心。
“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我要刻苦读书学习,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好地服务家乡发展。”小学生杨江荣说。
农家书屋变身党史学习“红书房”,农村党员用“方言土话”交流学习,“草根名嘴”与百姓面对面,把“官方话”讲成“家乡话”,做到思想理论接地气、现身说法有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东子牙村将“农家书屋”打造成红色精神宣讲平台和社科知识交流平台,围绕农民群众阅读需求,不断完善各项文化惠民工作,引导村民在静心阅读中深入思考,在陶冶情操中涵养品行。
静海区陈官屯镇小钓台村村民蔡印华闲暇之余在农家书屋读书。
用知识为农村铸魂
为振兴提供原动力
在朝阳街道金海园社区,“农家书屋+党建引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农家书屋+积分奖励”“农家书屋+红色教育”“农家书屋+送学上门”“农家书屋+流动书车”“农家书屋+智能管理”的新模式,最大限度扩大了农家书屋服务半径,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静海镇付家村,读书征文、演讲诵读、知识讲座、科技培训、普法宣传、学习辅导等多样性的活动形式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村民走进书屋、参与其中。
在大丰堆镇靳庄子村,农家书屋成为了村民移风易俗和文明教育的阵地、交流沟通互相探讨的阵地、党的政策和精神宣传的阵地,书屋的建设,让村民交流有场所、学习有去处、进步有方向。
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在梁头镇、中旺镇、蔡公庄镇、团泊镇、唐官屯镇、杨成庄乡……越来越多的农家书屋成了村民学知识、学技能、享受精神食粮的乐园。
“好多村民在农家书屋里学到了致富的技能,同时也开始爱上了读书、看报、学知识。为此,我们积极推进移动数字化阅读,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丰富的线上资源,实现阅读随时随地、触手可及。”双塘镇增福塘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肖一红表示。“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大家也在不断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我要学在前,然后把这种先进的读书方式带到村里,让村民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近年来,静海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效能的同时,对农家书屋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改提升。作为全民阅读在基层的思想文化阵地,农家书屋正以阅读的形式为农村铸魂,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文化氛围和知识力量。
“通过增补图书、整合资源、丰富功能等形式,我们推动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党群服务中心的共建共享和‘总分馆’体系建设,努力把农家书屋打造成集阅读、学习、培训、娱乐于一体的小型文化综合体,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用浓郁书香涵养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振兴。”静海区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张连鹏介绍说。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全民阅读不仅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获得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致富信心,不断激发着乡村振兴活力,为乡村振兴赋能。
“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我们还探索实施‘农民点单、按需定制’的服务模式和移动端数字化管理途径,开展‘群众喜爱的百种图书推荐活动’,集中补充了一批农民喜闻乐见的出版物。目前静海农家书屋已经做到全覆盖,累计藏书达到85万余册,‘书声出茅庐,文气满郊墟’的愿景正在照进现实。”张连鹏说,“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创新阅读方式,打通线上线下,推动阅读学习成果转化,把正导向、多元并举,将群众性活动与文化活动有机融合,努力在静海形成有声有色、全员参与、持续热烈的读书热潮。”
(记者杜洋洋 通讯员张鹏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