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以“双中心”建设为牵引 开创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月17日,天津市召开2023年商务工作会议。2023年是推进天津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本市将坚持以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国际消费和区域商贸“双中心”建设为牵引,推动商务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发挥商务工作在助力实施市委“十项行动”和全市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中的作用。
天津将聚焦六个“着力”,提升“双中心”建设显示度。市商务局局长孙剑楠介绍:“本市将加快建设地标商圈,统筹实施目标商圈提升改造工程,全力打造百年金街。推动河、海、洋楼、名人故居、古街古镇等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着力培育特色消费服务场景。推进汽车大流通,建强汽车进口口岸,发展二手车经销与出口,打造集展览赛事、新品发布、平台交易、报废回收、关键零部件维修等于一体的汽车综合服务市场。建强冷链大物流,加快中农批等项目建设,支持普悦国际等供应链平台发展,推进中心渔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进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建设,推动会展经济片区产业聚集,筹划举办具有行业和天津标识度的航运博览会,引育更多专业展、品牌展在津举办。出台《中央商务区(CBD)建设规划》,设立中央商务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形成政策创新清单和“一站式”服务清单,组织实施招商攻坚行动。深化同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头部平台的战略合作,发展药品网上零售,推动二手商品线上线下联动,支持粮交所、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融诚物产钢材线上交易平台等加快发展。”
2023年,本市将聚人气优供给,助力消费市场扩容提质。“我们将2023年确定为‘天津消费年’,办好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第二届品质生活节、第四届夜生活节,着力扩大活动影响力。”孙剑楠说,“同时,鼓励商圈商街、夜市街区组织个性化促销,继续发挥消费券市场撬动作用。市商务局将出台‘推动首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形成更多品牌在津首发或新品同步上市。深入落实‘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筹建老字号旗舰店,新认定一批津门老字号。服务促进一批大型购物中心建成运营,盘活一批闲置低效载体资源。此外,发展即时零售,持续选树‘小而美’网络品牌。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建设县域商业,实施一批物流配送、快递分拣、商贸中心重点项目。高质量完成新建标准化菜市场、增加品牌连锁便利店民心工程任务。”
今年,本市还将固本强优聚新能,推动外贸发展稳中提质。推进外贸+金融精准对接,扩大信保覆盖面。推动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支持企业赴境外参展,鼓励第三方机构组织企业“抱团出海”。推进东疆、经开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招商引贸,促进口岸通道贸易向本地贸易转化。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保税维修再制造创新示范区,推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保税再制造和医疗器械保税维修试点落地。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扩大海外仓出口离境退税试点范围,建设公共海外仓及天津商品展销中心,建强示范园区。推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全面落地,完善国家级特色服务贸易出口基地支持政策,引导众包众创、云外包、平台分包等加快发展。
本市将推进大招商大开放,保持双向投资平稳健康发展。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聚焦生物医药、网络货运、数据跨境流动、油气产业等领域,实现更多单点突破。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启动第二批次示范园区培育工作,遴选成熟示范园区纳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统筹“走出去”发展与安全。推动新天钢德天焦化印尼、中海油服沙特海上钻井作业等“一带一路”项目深入实施,拓展美国费城、俄勒冈州等友城经贸合作。推进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项目开发建设,在创新金融服务、提升仓储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鲁班工坊建设纳入商务部援外支持项目。
此外,加强协同贸易投资发展,推动口岸工作再上新水平。本市将深化京津跨境贸易便利化联动机制,保持天津口岸进出口通关效率在全国主要沿海省市的领先位置。持续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细化码头、堆场等场所作业时限标准。建立健全天津“单一窗口”联建联动机制,提升口岸各系统间信息联通和业务协同水平。探索“单一窗口”国际合作,推动“国际贸易通关数据服务中新示范平台”建设应用,释放“一单两报”通关模式创新红利。将港口收费平台有关功能纳入天津“单一窗口”功能体系。推动新建码头泊位口岸对外开放,支持产业基础好、市场需求明确的进境商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申建。做强天津航运指数。发挥商务、口岸工作优势,落实重点任务,促进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