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坻区

宝坻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展乡村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2-10-21 15:14:43 | 来源:津云 | 作者:吴宏 吴涛 | 责任编辑:孙玥

10月2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宝坻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宝坻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贾雪娜发布了宝坻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具体情况。

贾雪娜介绍,2019年10月,宝坻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经过3年探索实践,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架构有效建成,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有力推动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振奋了广大党员群众精神面貌,巩固壮大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精准宣讲,把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心坎上

宝坻区精心打造了由在职党员干部组成的“走基层”宣讲小分队、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播种机”宣讲小分队、由各类群体组成的“百姓名嘴”宣讲小分队、由文艺骨干组成的“文艺轻骑兵”宣讲小分队、由青年先锋组成的青年宣讲小分队等共150余支分众化宣讲队伍,形成了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基层群众讲故事、文艺骨干传精神、青年先锋传力量的理论宣讲格局。各具特色的宣讲小分队活跃在田垄上、桃花堤、荷塘畔、蟹池边等的“百姓讲堂”,采取“理论+故事”的宣讲模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小故事里,用有趣味的身边故事将“高深”理论“生活化”“简单化”,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喜欢听、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其中,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牵头成立的“理响宝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深入村居实践站开展宣讲达240余场次。

贴心服务,以务实举措提升群众幸福感

宝坻区坚持把群众的所需所盼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突出问题,策划设计文明实践活动。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真正将“硬”送服务、被动参与的“漫灌式”变成主动点单、乐在其中的“滴灌式”,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注重把各单位业务工作与文明实践工作结合融入,实现真整合,避免两张皮。该区妇联针对妇女就业打造了“木兰之家”家政服务项目。注重激发基层内生动力,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提升。在该区牛家牌镇赵家湾村,由村民牵头成立了手工技能实践点,义务教授妇女制作出的手鞠球、手拿包、钥匙链等精美物件,又成为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爱心物品或扶贫助困的爱心商品。注重发挥区志愿服务协会作用,积极引导培育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激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提升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宝坻区已成立志愿服务队近1300多支,注册志愿者14.88万人。其中,特色志愿服务队40支,仅该区培育的龙头团队宝坻区一家亲青年志愿服务社注册志愿者就达4200余人。这些志愿服务队活跃于全区城乡,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典型引领,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之风

宝坻区通过连续举办五届“身边道德感动宝坻”评选活动,大力选树身边好人,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该区先后涌现出一家30余口践行文明家风的赵宝旺家庭、尽心尽力谋划着村庄发展的帮扶干部姚迅、无私奉献的老党员郭永春、路遇危难舍身相救的李士元等各类感动宝坻人物。从中还产生了全国道德模范1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名,天津市道德模范6名、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5名,推选产生中国好人2名、天津好人257名。为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宝坻区连续3年组织开展了“学好人爱好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敲锣打鼓给好人送荣誉、挂“牌匾”,还将“好儿媳”的荣誉牌匾送到了妇女的娘家,老百姓在充满爱心、睦邻亲善中彼此感染,在助人为乐、守望相助中相互鼓励,在诚实守信、坚守善道中笃定信念,在勤勉敬业、真诚奉献中升华精神,在孝老爱亲、血脉情深中延续温暖。

同时,宝坻区充分发挥全区784个实践所站“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性,指导所站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规范完善村规民约,简化红白喜事流程,严禁焚烧纸钱等传统封建陋习,今天的宝坻乡村出现了“集体婚礼”“集中祭奠”“零彩礼、减仪式”“朝霞小锣鼓”等许多移风易俗的典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宝坻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奋力开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津云新闻记者吴宏 摄影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