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蹲点调研行】东丽 浩荡东风壮行色
金秋九月,东丽湖畔,赤霞明明,碧波滟滟,宜居宜业宜游的东丽灼灼其华,散发独特魅力,吸引八方来客。
作为“津城”“滨城”双城之间重要枢纽区域──东丽区,十载春华秋实,十年栉风沐雨,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勇毅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丽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决心,笃定舍眼前利、谋长远计的战略定力,在逆境中解难题,在危机中抢新机,坚持以创新引领产业、以产业创造就业、以就业促进消费、以消费改善生活,全区上下着力构筑创新创业高地、新兴消费高地、绿色生态高地、品质生活高地、人才汇聚高地,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社会高效能治理,开启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局面。
创新驱动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7月27日,我国推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为“力箭一号”研制整流罩等重要部件的,正是位于东丽华明高新区的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落户天津短短4年,爱思达持续聚焦前沿新材料领域,通过创新应用驱动核心技术发展,实现企业新跨越,年产值从1000万元增长到2亿元,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眼下,爱思达航天科技天津总部基地正在火热建设中,未来这里将成为大交通领域构件研发中心、新材料领域技术创新中心,以及航空航天多功能一体化部件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说起爱思达的成长之路,华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全利印象深刻、感触颇深。“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园区‘保姆式’服务畅通了企业发展的每一步。为解决生产空间不足,华明高新区积极协调周边闲置厂房;为解决用地、建设问题,区委、区政府协调各街道、各部门联动助推,企业一年内就实现了从拿地、开工、建设到投产。”
2020年,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落户东丽区,为爱思达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合作机会。“通过联盟,我们引进了高层次人才,找到了技术合作伙伴,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总部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这得益于‘拿地即开工’等一系列好政策,我们在津投资兴业、发展得更有信心了。”爱思达副总经理金一坚定地说。
如今,华明高新区正在有序建设一批市场化、专业化、主题化的特色“园中园”,打造“专精特新”培育示范基地,按照“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达产一批”的压茬推进模式,聚焦具体问题和关键环节,全力以赴解难题、促发展,整个园区一片繁荣蓬勃的建设场景。
十年来,华明高新区的发展成长见证了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在东丽大地积蓄升腾。
东丽区以优势产业为支撑,以“龙头”项目为带动,集中攻坚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车联网)和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6大产业链,逐渐形成东丽经开区、临空经济区、华明高新区、东丽湖现代服务业服务中心错位联动、竞相发展的产业承接格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发鲜亮。
生态引路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水域辽阔的东丽湖宛若深邃、灵动的秀目,点睛城市天际线,成为东丽区一张亮眼的名片。作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东丽湖水域面积达8平方公里,分为东湖和丽湖,生态基底优良,全域处于绿色生态屏障区内。
2018年以来,东丽区全面启动14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实施造林绿化、水系连通等50余项工程。截至目前,绿色生态屏障东丽片区新增造林面积11.4平方公里,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7.1%,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5.3平方公里,治理坑塘水面面积1.2平方公里,梳理沟渠13.2公里,修建林间道路52.3公里,蓝绿空间占比达到78%。“一廊两芯两环六片区”生态空间格局初见成效,天蓝、水丰、绿茂、林田相依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如何建好养护好生态屏障区,并充分发挥其“水库、粮库、碳库、钱库”作用,成为东丽区不断思考探索的重点工作之一。身处生态屏障蓝芯区域的东丽湖,以实施“两湖”开发提升改造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引入市场化资源,推动重点区域生态、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服务消费的新兴地和策源地,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东丽湖自然艺苑景区招商投资引入水上游乐、骑行和自动售卖等设施,不仅为游客提供新乐趣,还推动生态造血,弥补了景区部分养管费用。
今年夏天,景区占地4.4万平方米的东丽湖天鹅湾帐篷营地对外开放,一时间成为热门“打卡地”,暑期旺季“一蓬”难求。夏末秋初,待到霞光褪去、暮色渐浓,湖畔营地一栋栋白色帐篷亮起微光,游人在这里听音乐、数繁星,尽享亲近自然的乐趣。
以“绿”赋能,东丽区大步走上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融合发展之路──
万亩生态水稻,通过稻蟹、稻虾立体养殖,提高了产出效益;欢坨的西红柿“红了”,种植户联合种植,产品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小小西红柿成为村民的“致富果”;胡张庄的葡萄“火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加速建设,吹响了乡村振兴奏鸣曲;高水平建设的生态屏障古海岸绿廊起步区、东丽郊野公园的开发提升为市民提供短途出游的好去处、生活休闲的新空间。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按下了“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持续凸显。
党建引领彰显高质量发展本色
十年奋进之路,牢记初心使命。东丽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天津市率先推动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截至目前,东丽区已经竣工还迁房1343万平方米,一批新城拔地而起,城乡旧貌换新颜,24.8万人实现“安居梦”,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十年前,三代人挤在危旧的小平房;现在和老伴儿住单元房,小区环境好、买菜也方便,日子越来越好。我还当上了社区志愿者,每天出来执勤。不图别的,咱打心里高兴!”万新街道海颂园社区居民李桂兰热情地说。
撤村建居后,土坯房、泥泞路的“农村印象”逐渐淡出人们记忆,居民进入社区化管理,现代化社区成为新家园。
海颂园社区的还迁居民来自6个村庄。从村民到居民、从平房到楼房,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既带来了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带来了各种复杂问题。为了化解群众各类诉求矛盾,海颂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专门布置出一间20平方米的温馨小屋,取名“海颂约吧”,作为社区居民“民主约会”的地点。“有事去‘约吧’,一起商量着办。”成为群众的共识。
“‘约吧’虽小,却承载着多种功能。矛盾纠纷、协商议事、干群关系、交心交友、文明风尚……只要居民有诉求,都可以来这沟通。网格化治理精细、‘约吧’约会温情,软硬件相结合,社区管理井井有条。”海颂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芳说。
面对发展转型中的矛盾,结合基层治理新形势新要求,东丽区坚持把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策,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海颂约吧”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党建为引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多元化参与”的“一引四化”基层治理体系,“巡办分离”“吹哨报到”的工作机制,“一体运行、一键感知、一格多能、一网共治”的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一项项硬核设施和系统制度,切实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之表、农村之实”等难点难题,让群众在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中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回望来时路,行路虽艰辛,却能风雨兼程、披荆斩棘、踏浪逐沙;坚定前行路,行路虽远长,亦能满怀信心、脚踏实地、阔步前进。新征程上,东丽区上下一心、勇毅前行、拼搏奋斗,正朝着全面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的目标定位奋楫扬帆。
区委书记访谈
构筑五大高地全面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
──访东丽区委书记谢元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东丽区对照市党代会各项任务,逐条逐项谋划部署,奋力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未来五年,东丽区将有怎样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又将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东丽区委书记谢元。
“东丽区将以全面提升功能承载力、要素集聚力、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为目标,着力构筑创新创业高地、新兴消费高地、绿色生态高地、品质生活高地、人才汇聚高地‘五大高地’,全面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努力成为全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谢元说。
谢元表示:“东丽区将全力抢抓机遇,把党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发展的最大战略基点,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融入‘津城’、积极链接‘滨城’,打造天津国际消费、区域商贸‘双中心’城市建设重要承载地。深入落实‘四个全员抓’,把科研资源集聚优势转化为最大发展增量,做大做强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车联网)和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轻工六大产业链,持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地区整体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东丽区将把环境优化作为提升要素集聚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最美生态环境、最佳城市环境、最优营商环境、最好文明环境。谢元说:“我们将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以强化市场意识为导向,深度推进提升集约发展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夯实基层基础三大领域改革,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谢元还表示:“东丽区将始终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大不小、为民实事只多不少,确保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新增学位1.2万余个,推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东丽院区建成开诊,实现城市化进程圆满收官,创成全国文明城区,让群众生活得殷实舒适、和谐幸福。”
民生新看点
经开区“二次提升”赋能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园区市场化改革,探索实践“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加快实施“二次提升”,着力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1.3%,经济总量从68亿元提升到157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提升了10个百分点,园区经济主战场作用和贡献日益突出。
园区坚持创新引领,高新技术企业由25家增长到113家,经济贡献占比提升了16个百分点;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由14家增长到34家,企业研发收入由2.42亿元增长到7.34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增长183%,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新一代汽车技术、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四大主导产业,2021年主导产业占比接近70%,新一代汽车技术、新材料产业达到百亿级规模,产业链韧性持续提升。
园区始终抓紧提速项目建设,先后引进中航装甲、博奥赛斯等一批优质项目,注册企业数量由654家增长到2647家,市场主体活跃度显著增强。传统企业优化升级,电装电机、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等一批项目产业带动力不断增强,落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6亿元,逐渐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区域动力活力持续激发。
民生跟着“民声”走绘就幸福新画卷
“我有基础病,刚来的那几年,每次拿药都是孩子开车带我去市区的医院,一趟就是大半天。现在不同了,看小病拿药,自己下楼就办了。”家住东丽湖街道沁水苑社区的李大爷,搬来东丽湖居住近十年,从当初的“看病难”到现在下楼就能取药,李大爷心中感慨颇多。
十年来,东丽湖街道聚焦民生保障工作,着力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配套建设。为把准群众关切、精准对接所需,东丽湖街道不断完善医疗配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万科服务站、东丽区中医医院东丽湖院区等相继投入使用。
除医疗配套资源逐步完善以外,教育、交通、养老等保障举措不断落地:开办了华侨城实验学校等3所中学、实验小学东丽湖学校等3所小学,以及13所幼儿园、3个托幼点;建成东丽湖老年服务中心、沁水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新增东丽湖体育公园和11个健身园;开设东丽湖公交站等公交首末站2处,开通372环线等公交线路12条;开办阳光菜市场等3家菜市场;推动金融街商业街投入使用,万科里购物中心将于今年10月底开业……东丽湖街道各项民生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记者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