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坻区

宝坻区八门城镇:欢喜庄的第一口螃蟹

发布时间:2022-09-09 14:23:03 | 来源:天津日报 | 作者:张立平 | 责任编辑:吴一凡

秋风响、蟹脚痒。孟凡超站在自家的稻田里,弯腰捞起一只螃蟹,发现青灰色的甲壳已有多半个手掌那么大了。“个儿不小!”眼前绿油油的稻子,已悄悄抽出了串串谷穗,“今年收成错不了!”

image.png

欢喜庄村村景

“85后”孟凡超是宝坻区八门城镇欢喜庄村农民,十几年前,跟着父亲老孟搞起了稻蟹立体种养,承包了近3000亩地。“搞稻蟹混养,我们村是全市第一个‘吃螃蟹’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学亮很自豪。

欢喜庄村地处宝坻大洼地区,水多、地多。全村不到400口人,2000亩稻地。老孟是个种田的好把式,种了一辈子水稻。可光种稻,最好的时候,一亩地纯利还不到500元。

地里刨食,收入有限。2009年,听说东北搞稻蟹立体种养让乡亲们富了,村干部们坐不住了,千里迢迢跑去考察。回来发动乡亲们搞试验。全村10个报名者中,就有老孟。“村里专门请来了老师,手把手教咱,怕啥?”

第一年一炮打响。稻田里养蟹成功了,每亩地增收300元。2011年,村里成立了稻蟹立体种养合作社,村民们以户为单位,用土地和现金入股。“每年都分红,分红大会上一摞摞钞票,当场就分,合作社成立10年,每年分红少则七八千元,多则一万多元。”老孟心里高兴。

现在,欢喜庄的稻蟹混养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从一开始养殖纽扣大小的现成蟹苗,到现在已能从芝麻粒大小的大眼幼体开始培育了,蟹苗本土化以后,每亩地螃蟹的收入增长20%至30%。在欢喜庄村的带动下,八门城镇有6万亩水稻进行了稻蟹立体种养。稻田养蟹,稻子不能施用农药,八门城镇的稻米品质越来越好,镇里建起了现代化的稻米加工厂,注册了品牌、进行了有机认证,产品卖到了超市、饭店。

种养也有种养的烦恼,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看天吃饭”不容易,要发展,还要有新思路。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全村百姓都富起来?欢喜庄村素有“江南水乡”之称,每逢节假日,有不少城里人来这儿抓螃蟹、赏美景。在镇里的大力支持下,欢喜庄园建起来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欢喜庄村又不断培植优质产业项目,发挥区域优势,探索三次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新路。

“我们把欢喜庄园的发展方向定位为航空农旅产业,从北京引进了无人机项目。”市卫生健康委驻村帮扶干部、欢喜庄村第一书记崔贺军介绍,目前同类项目在我市仅此一家,欢喜庄园有广阔的空域资源,硬件基础也不错,恰好符合项目定位,欢喜庄又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

目前围绕无人机项目已聚集了7家研发、生产和服务型企业,以欢喜庄村为核心,八门城镇将打造生态旅游、生态科考、生态康养于一体的无人机智慧旅游小镇。

今年暑假,欢喜庄园迎来了100多个孩子,他们对无人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军事化的管理、课堂上讲授的无人机科普知识,以及无人机的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我们已经建成了300米的无人机跑道,将来还要拓展到500米。”崔贺军介绍,今年欢喜庄园将推出无人机表演,有竞技类飞行和声光表演。此外欢喜庄园又有了提升,稻田小火车、萌宠动物乐园、热气球项目即将启动。“我们还要建天津首个稻渔文化馆,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天津的稻渔文化。”崔贺军说。

眼前,一望无际的千亩稻田长势喜人。欢喜庄村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

记者手记

敢闯就有出路

欢喜庄,这个地处大洼地区的小村,在村庄发展中,一次又一次吃到了第一口螃蟹,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学亮很实在,他说:“欢喜庄没啥资源,想要发展,没有点新鲜玩意儿,不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关键在于用创新思路推进发展。

欢喜庄村是传统的农村,人均将近5亩的耕地是村里最大的资源。近些年很多农村发展都在极力摆脱“农味”,而欢喜庄却立足自身优势,把农味做足,以自身条件为基础进行创新,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

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我们期待更多的欢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