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桥区

精彩蝶变焕新生 美丽红桥绽芳华

发布时间:2022-06-17 14:20:15 | 来源:天津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百年“渔村”化身为秀美的子牙河滨河公园。

■改扩建后的桃花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

■加快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核心节点”。

■西北角陆家嘴商圈消费活力足、人气旺。

如果要问红桥这五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答案一定是这座老城区“颜值”“气质”的升级。

仲夏的红桥,满目葱茏、生气勃勃,穿行在城区大街小巷,目之所及,市容市貌大气靓丽、道路环境畅通有序、基础设施完善便利,无不让人沉浸在幸福之中。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红桥区始终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决打赢棚户区改造、创文创卫、招商引资、安全稳定四场硬仗,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举措,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砥砺前行中,一座宜居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的红桥也跃然眼前,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祥和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三河五岸动能澎湃,魅力值拉满。

坚持人民至上

托起“稳稳的幸福”

…………………………………………

下过雨的清晨带着淡淡泥土香,胡顺来正撑着伞在自家庭院里精心侍弄花草,“不用再担心‘水漫金山’,真好!”他笑道,“换做四年前,遇上这样的天气,我可没这闲情逸致。”

今年51岁的胡顺来曾在郭家菜园“渔村”住了30多年,一到汛期提心吊胆的日子让他至今仍难忘却,“房子盖在岸边,常年特别潮,生活也不方便,不通燃气、暖气,所有人共用一个旱厕……”

“绝不允许在高楼大厦背后还有贫民屋!”红桥区委、区政府庄严承诺:要千方百计彻底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不能让老百姓只是活着,要让他们有生活、有美好生活!

2018年6月21日,“渔村”搬迁改造工作的启动让光照进了胡顺来的生活,他亲身经历、见证了13天563户居民全部搬迁、出棚入楼的全过程,直言“像做梦一样!”

2019年11月1日,红桥区提前并超额完成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任务,3.33万户、15万群众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美好转变。

如今一到雨天,曾经的平房“抗洪”记忆还会涌上胡顺来心头,但更多的是感慨、满足,用他的话说,“现在的生活就俩字儿──幸福!”

依托棚改腾挪出的土地资源,更多民生“红利”渐次释放。

老“渔村”化身14万平方米的子牙河滨河公园,带来触手可及的生态福利。

红桥小学占地面积从4500平方米扩大到15000余平方米,孩子们可以在宽阔的操场自由奔跑。

新建第二实验小学、三中附小等教育载体9处,补充学前教育学位5540个,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620个,更多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写在群众心坎上的美好变化还远不止这些。

“这几年,周边的占路市场、胡同里的旱厕都没了,菜市场、老人家食堂和公园绿地渐渐多了起来。”家住咸阳北路街道同心社区的房克明大爷表示,他已经习惯了每天到家门口的文化服务中心呆上一会儿,和老伙伴们一起聊聊天、练练书法,偶尔还唱唱歌,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乐趣。

近年来,红桥区还新增养老床位1136张、新建23个日间照料中心、新建13个健身中心、完成9个社区全科门诊标准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120急救站点建设任务、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和天津市文明城区……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持续为惠民“加码”、为幸福“加速”。

房克明大爷说:“以前总听人讲15分钟生活圈,别说,现在买菜、拿药、参加社区活动嘛的,还真都能在这十几分钟路程的圈子里给办喽,倍儿好!”

练好发展内功

打造投资“强磁场”

…………………………………………

“我人在外地老家,来回跑一趟非常麻烦,多亏有工作人员帮忙‘网上办理’,新变更的营业执照这两天就能收到!”4月7日,远在山西的诚远(天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戈先生通过红桥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帮助,在线上办理了增加企业经营范围审批服务,为公司顺利开展后续投标业务扫清了障碍。“就用了4小时,真是没想到这么方便!”

说起红桥高效优质的行政审批服务,2021年竞得该区铃铛阁地块的天津中海海鑫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国欣也有切身体会。 

“从取得项目备案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4个工作日,我从事房地产行业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足不出户,在自家公司领取到施工许可证,而且用时这么短,为‘红桥速度’点赞!”欧阳国欣说。

近年来,红桥区全面推行承诺制审批、容缺后补等“放管服”改革举措,全区784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行清单化管理,减少各类证明材料376项,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在全市率先推出政务服务7个工作日制度和注册企业免费刻章服务,实现企业“零成本”开办。

在红桥成长起来的卓朗科技创始人、总经理张坤宇一直坚信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他对这句话也有着比别人更深的感触。

“我们能从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成长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软件500强企业、云计算100强企业,离不开这十多年来区里不遗余力的扶持,包括给资金、给场地、给政策、给荣誉等。”张坤宇说,“前不久,企业刚刚完成松江股份的司法重整,成为我市第一家在行业信息化总体集成领域主板上市的公司。未来,还会在区里的支持下加快打造研发创新产业基地。”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张坤宇一样,深切感受到红桥重商、亲商、爱商、尊商、富商、安商的决心和坚定意志,加之充分发挥天津西站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核心节点”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关键窗口的区位优势,红桥吸引力不断增强,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天津水泥院绿色数智双碳创新中心、中船重工全系统第三方检测中心、中海油创新研究中心、中邮证券天津分公司等一大批好项目、大企业纷纷选择落户扎根。

“政府服务贴心周到、交通路网便利通达、投资兴业氛围浓厚,我们愿意一心一意在红桥谋求发展,我们也相信企业在这里能够大展拳脚、大有可为!”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龙说。

聚焦基层治理

画好服务“同心圆”

…………………………………………

前不久,快递小哥宋国辉和其他6名同行有了“双重身份”,穿上印有“益锋小哥志愿服务队”字样和志愿服务标识的工作服,他们既是快递员,也是红桥区三条石街道首批“志愿网格员”。

上岗一个多月,宋国辉已然成为协助社区开展环境卫生和安全隐患治理的“找茬”能手。他表示,前几天发现小区里有几处裸露的电线,就拍照上传到红桥区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不到半小时系统就提示已处置。“能发挥职业特点参与社区工作,为美化咱们共同的生活环境贡献力量,让我觉得特别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推动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党建格局是红桥区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个一”工作机制的新尝试。

近年来,红桥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一根钢钎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一盘棋”,通过一套机制狠抓落实、一声哨响报到督办实现“多条线”拧成“一股绳”,通过一网多格全域覆盖、一座平台科技支撑让为民服务有了“智慧大脑”“耳聪目明”……

“不光是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这个平台,群众遇到困难也能随时通过‘红桥百姓通’微信公众号反映,接报后平台会立即向相关部门‘派单’,并及时追踪、反馈问题处置情况。”红桥区网格化管理中心负责人张会群介绍说,两年来,该平台已累计处理群众身边各类问题270余万件。

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更美好,红桥区还建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成立了35家人民调解工作室,500名人民调解员“常驻”社区,哪家闹了别扭、谁和谁起了争执,经他们说和调解,往往能够解开“心结”、握手言和,避免了很多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

“社区里大事小情都有人管,不论是看得见的问题,还是看不见的隐患。”西沽街道水竹花园社区居民谢菲表示,自己还经常能在下班晚归时看到巡逻的民警,让人很有安全感。

据了解,近年来,红桥区110接报刑事警情逐年下降,2021年降幅达40%以上,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同年12月,红桥区被授予“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称号。 

笃行不怠,日进日新,红桥发展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红桥将继续凝心聚力、埋头苦干,进一步焕发绿色发展、宜居宜业的绝美风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把生态福利送到群众身边

“推窗见绿,抬脚进园”是不少市民的理想愿景,在红桥,这种美好就在大家身边。

“这几年,区里一直在加大园林绿化力度,通过增绿补绿、见缝插绿的方式新增公园面积16.26万平方米。”红桥区城市管理委负责同志黄学军介绍说,“为了打造大绿大美的生态环境,我们还对西沽公园、竹园等10个公园完成提升改造,打造勤俭道等13条精品园林景观道路,增加沿线绿化面积超9万平方米,对6000平方米可绿化街头裸地、清拆地实施绿化提升等,真正把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送到居民身边。”

子牙河红桥段南岸的子牙“红”健康步道是西于庄街道子牙南里居民闫瑞新阿姨的每日打卡地,遛弯、歇脚、聊天、锻炼,别看这儿地方不大,但在闫阿姨和朋友们心里,它发挥的作用可不小。“这儿绿化好,只要天气不错,大伙儿都喜欢到这散散步、说说话,我们是打心眼儿里喜欢!”

家住翠山楼的桑立卫大爷则对自家门口的子牙河滨河公园情有独钟。“现在多漂亮啊,走在河边吹吹风,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舒服极了!”桑立卫表示,许多人根本想象不到这原来是一片破糟糟的棚户区,“渔村”搬迁后这就建了公园,区里还给修了路,又筑了堤,子牙河河道和周边环境是肉眼可见的愈发优美怡人。

生态美起来,市容也在靓起来,红桥区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区内10个占路市场和6个自发市场全部清撤,112个旱厕全部消除,累计治理违法建设66.6万平方米,拆除1.2万平方米违规鸽棚鸽舍,南大寺周边环境卫生死角、西关北里私屠乱宰等累积多年的治理硬骨头一一啃下,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天津市文明城区。

越来越多的红桥人切身感受到天更蓝、水更清、公园更多了,身边的居住环境、市容秩序也越来越好了。

黄学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城市绿道绿廊建设,并加大西站周边、社区里巷等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力度,常态化巩固创文创卫成效,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和靓丽城市面貌的新期待。

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红桥区第九幼儿园操场上,一场热闹有趣的春季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接力赛跑、扔沙包、拔河……孩子们你追我赶、体验运动的快乐,家长们在线上实时收看比赛、加油助威。

“我儿子在读小班,这儿的环境、老师都特别好,孩子非常喜欢来,而且离家近,接送也方便。”家长倪克雅表示,自己就住附近,在这所幼儿园建成前,她和爱人还有过“入园难”的焦虑,前年8月九幼正式投用,一家人的烦恼随之而解。

“门口还有天津师范学校和苑附小和新华中学和苑学校,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都不用跑远,这是前几年刚搬过来时没想到的。”倪克雅说,“前一阵看到新闻上说市教委还和红桥签了协议,要合作办一批优质特色的中小学,未来大家的选择就更多了,身边不少朋友都说以后不愁孩子有好学上!”

近年来,红桥区紧抓棚户区改造契机,把弥足珍贵的土地资源优先投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第二实验小学、三中附小、九幼等教育载体9处,补充学前教育学位5540个,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620个;改扩建红桥小学、桃花园小学;修缮提升区少年宫、教师发展中心。

“我们的操场足足大了3倍多,有了标准的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沙坑等。”桃花园小学体育教师张妍说,“很多以前受场地局限无法开展的室外活动现在都可以组织了,学生们对运动的兴趣和喜爱程度也更高了。”

红桥区教育局负责同志欧阳敏表示,仅2021年,区里就将全区财政收入的60%用于教育事业,去年还编制完成区内首个基础教育专项规划,规划各类学校95处,并以法定规划形式确保未来教育用地充足供应。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红桥区开展集团化办学,组建7个教育办学集团,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办学,借力驻区高校优质资源构建大中小一体化办学体系,引入上海道小学、河西二幼优质教育资源,方舟实验、怡和两所民办中学改制为公办学校,并开展名校长、名班主任、教师评选,推动跨区、集团内教师资源合理流动等,持续提升区域教育教学水平。

在去年8月刚刚投入使用的天津三中附属小学,一年级学生周思毅踏入校园生活已有大半年时间,家长刘静对儿子周思毅的学习、生活非常满意。她说,“学校从硬件建设到教学管理都很优秀,在老师的培养帮助下,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属于文昌教育集团,可以最大限度共享集团内部优质资源,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教育,作为家长非常满足!”

写好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大文章”

施工人员头戴护目镜、身系安全带进行防火涂料喷涂,二次结构施工人员正在放线,为后续外墙和内墙隔断建设做好准备……前不久的“五一”假期,红桥区中医医院新址建设项目现场依旧热火朝天、忙碌有序。

“这是红桥区的重点民生项目之一,新院址建成后面积将是原有的2倍,门诊就医环境可以得到极大改善。”项目建设负责人刘毅介绍说。为保证工程尽早完工,“五一”期间近70名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全员上岗,保质量抢进度。

目前,红桥区全力推进的重点建设项目有区档案馆、七〇七所综合实验楼等三大类25个。“最近,我们和相关部门一起走访了区中医医院、大丰西幼儿园、子牙河北路(中段)、仁恒星源世纪等在建项目现场,及时解答、解决建设单位提出的相关手续审批流程、配套工程建设、排水管道外网接驳等问题,保障各项目建设有序高效推进。”红桥区住房建设委负责同志李冬表示。

近年来,红桥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依托棚改腾挪出的近3000亩优质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管理,有序推进土地出让,加快城市更新,深入实施规划引领、区域开发等“十大工程”,在增强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城市能级的同时,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单家面铺、金潞园等9宗地块成功出让,带动固定投资约300亿元。

风貌里社区等4个党群服务中心和西站消防中队、三条石小学、西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类项目建成投用。

子牙河北路东段、本溪路等11条道路完工通车。

和苑起步区C地块、北岸中心等108个海绵城市项目完成。

9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陆续完工并投用。

……

“随着红桥基础配套、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区品质也进一步提升。”参与铃铛阁地块开发建设的天津中海海鑫地产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乐说,“这里还有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及其周边所预留的发展空间,不论对投资企业还是市民群众来说,红桥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未来,红桥区将继续大力推进西站前广场、西沽南等重点地块出让,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推动城市更新,持续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人才聚集力,让区域发展更富活力、动能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