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志愿红”在抗疫一线绽放最美风采
“请大家有序排队下楼做核酸,保持一米间隔……”连日来,在本市核酸检测筛查的各个点位,身穿红马甲的热心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连续考验,“志愿红”已经成为抗击疫情之中大家最为信任、最令人感到温暖的一抹色彩。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天津考察。在全国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发祥地——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总书记同志愿者们亲切交流。他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年来,朝阳里社区党委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增强社区“红色服务引擎”,探索“一线二化五公益的125工作法”,创新开展“四办实事八必做”,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精细精准化服务获得了广大居民的交口称赞。疫情期间,这种精细化、精准化的管理服务有效转化成为抗击疫情的社区防护网,全力守护着居民的健康安全。
2022年初,奥密克戎突袭津门。天津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多次大规模核酸筛查。为了摸清社区情况,了解居民生活需求,筛查前,和平区组织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下沉干部组成的“敲门小组”在各小区开展了“敲门行动”,为有序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做好准备。
在此次“敲门行动”中,朝阳里社区党委按照网格划分七个小组逐楼逐层、挨家挨户“敲门”,排查密接人员,摸排精准数据,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佟姨,在家吗?明天咱们第三次核酸检测,就在楼下小花园儿。明天您闺女要是回不来的话,我们来接您下楼去做检测。”天一擦黑,社区党委书记苗苗就和小组成员出发了。走访中,她告诉记者,敲门行动”排查的是漏洞,敲开的是温暖。在对小区居民进行登记问询的同时,更关注居民群众疫情期间居家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诸如买菜、开药等实际问题。
“天冷,衣服多穿一点儿啊!”敲门行动中,居民对于苗苗他们的工作非常支持,时常有大爷大娘热心地嘱咐工作人员注意防寒保暖。还有居民拉着他们的手让他们进屋里歇会儿,喝口热水。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虽然没有时间休息,但是心里都热乎乎的。
和苗苗一起参加“敲门行动”的是79岁的社区居民齐达昌。齐大爷是一名退役军人,原本身患癌症的他曾经因为病痛的折磨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自从偶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之后,齐大爷仿佛重新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感,不仅在家中设立了“老兵义务理发室”,还在疫情期间积极主动参与筛查工作,在志愿服务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苗苗悄悄告诉记者:“天气冷,齐大爷说要来参加志愿服务我没让,怕他身体吃不消。但是他最后还是‘不听话’,偷偷跑出来在社区门口站岗,以为捂得严实我认不出来。在疫情的考验下,我们真是深刻地感觉到,咱们的志愿者们都特别可爱!”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朝阳里社区党委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党小组建在楼门内,以“党员中心户”为骨干带领楼门志愿者激活“红色细胞”,以“红色网格”助推党组织工作。社区将市区下沉干部、在职党员编入网格内,依托“和平夜话”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和群众说得上话、交得上心,共克时艰,共筑疫情防疫屏障。
目前,该社区已经形成了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使有能力当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成为现实。三年来,社区新增志愿者327人、志愿服务项目26个,社区居民超过70%都是志愿者。
朝阳里社区是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发祥地,30多年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薪火相传,志愿者精神深深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放眼全市,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天津的志愿服务也已经深入到每一个角落,成为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21年底,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三年增幅26%,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当志愿者”成为广大市民最为光荣、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本市注册志愿者人数以每月1万人的速度在增长。“志愿红”遍布大街小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之花开遍津门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