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金牌技师”戚鲁华:车间里的“六边形战士”

发布时间:2022-05-24 11:42: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曼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2022年度“天津市技术能手”名单中,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维修电工戚鲁华名列其中。

戚鲁华四十出头,中等身量,目光炯炯,步履匆匆,极为利落精干,一口山东口音显得质朴诚恳,一年四季工服加身,好像随时准备着一头扎进车间工作。

他先后斩获全国技能大赛银奖、海油发展大赛金奖,荣获海油技术能手、海油劳模等荣誉称号,同时带起一支金牌技师团队。

电气维修“专家门诊”

戚鲁华说:“没有修不好的设备,只有没做到位的工作。”

在2007年进入海油,看到“高大上”车间设备的那一刻,戚鲁华立志一定要将这些设备整得明明白白。戚鲁华一天当成两天过,白天看设备结构,揣摩原理;晚上看电路图,连做梦都在修理设备,半年间通关了防腐、保温、配重的所有设备。他讲设备图纸背得烂熟于心,练成了在大脑里为设备“建模”、不看图纸就能“盲修”的绝活。14年间,戚鲁华参与129个工程项目,30个油气田管道建设,施工距离7088.92公里,比中国长江还要长!

当时管道涂敷车间有个设备“顽疾”,从意大利引进的三台利雅路燃烧炉频繁发生故障,外方维修需要周期长、费用高,严重影响生产。戚鲁华暗下决心打破外方技术壁垒。他深入钻研集成电路的原理,阅读相关技术文献,常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在国内相关领域尚属空白的情况下,他独立完成了燃烧炉内部结构解析与故障处理,至今14年都未再出现类似故障。

2011年8月,中国首座深水油气田——荔湾3-1项目施工中,管道环氧粉末固化工艺发生问题,设备、管材、原材料三方厂家联合会诊也未能解决,生产停工已近一周。戚鲁华在50多度,高温车间蹲了两天两夜,终于找到了病因:深水海管管壁比常规厚近一倍,主控板电角度、频率值、常规间距等一系列原因造成集肤效应!最终,戚鲁华通过调整主控板核心参数及电磁感应器间距,将问题彻底解决。

不管海上还是陆上,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戚鲁华往往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解决问题,通过电话、微信向他求教地人络绎不绝,被海油电工圈儿亲切地称为故障排查的“专家门诊”。

车间工艺“改造大师”

戚鲁华说:“设备维修仅是基础,工艺改造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戚鲁华也始终不断拓宽着自身的专业面。从最初被动地设备维修,逐步向主动设备创新改造与研制拓展。

东方13-2项目生产中,戚鲁华成功研制管端预留隔离设备,工作效率提高2倍。深海一号项目中研发了自动缠膜设备,管道缠膜效率提高了6倍。曹妃甸6-4项目中解决了冷却水自动化系统,将成品管合格率由95%提高到100%;

14年间,戚鲁华进行“五小”创新140余项,技术改造29项,国家专利11项,在申3项,填补了海管领域诸多技术空白,创造经济效益近6000万元。

一人拉起“金牌队伍”

戚鲁华说:“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能带动一群人才是真正的成功!”

经过重大项目历练,戚鲁华迅速成长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同时他开始通过培养和带动新人,回馈公司给予他的成长。

坚持参加“师带徒”,传承自己的经验,形成一套带徒心法。他敢于直接抛出一个问题,给新人压担子,让徒弟独立去分析、解决。徒弟一番求索之后,他再揭晓答案,针对性地找到提升的切入点。

就这样,戚鲁华利用海油培训中心、技师工作室平台,开发18门课程,授课百余次,覆盖1300余人次,作为“明星讲师”,吸引渤海、东海,乃至大港、胜利的电工参训。培养技能人才近200名,其中10余人晋升为国家高级技师,70余人晋升为技师,100余人晋升为高级工。1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3人获得中国海油技术能手。他的徒弟魏国强,2021年获得全国行业技能大赛金奖第一名。

在中国海油弘扬铁人精神、崇尚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戚鲁华立足一线岗位,不懈拼搏奋斗,不仅自主攻关电气维修技术,还持续进行工艺改造,更是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技师人才,为国内原油增储上产贡献了管道力量,展现了海油工匠的时代风采,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通讯员 王曼  供稿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