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 天津这十年 |“95后”女大厨温暖老人心
天津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老人幸福指数。《我们的新时代、天津这十年》29日来认识一位“95后”女大厨,看她如何掌勺老年人食堂,用有滋有味的饭菜温暖老人心。
马婧,今年26岁。别看年纪轻,她已经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厨师长了。因为爱吃,爱做饭,为了这个香喷喷的爱好,马婧2014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
可一开学,马婧傻了眼,颠勺、刀工,哪一门都不是简单鼓捣就能学成的。
马婧苦练厨艺,进步不小,隔三差五就要去给带大自己的姥姥露一手儿,让老人家尝尝自己的手艺。
毕业后,马婧在北京一家餐饮企业找到工作,因为不能常回家,总惦记着姥姥吃的好不好。一次和家里通电话,妈妈说家门口开了老人家食堂的配餐点,挺对姥姥的胃口,马婧也就放心了。从2020年开始,作为全市养老服务试点的河西区,大规模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招标,引进龙头企业,全区分成四大片区,在老年人集中的社区开办老人家食堂。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新的老人家食堂开张,专业厨师炙手可热。经常去配餐点买饭的妈妈,看到了招聘厨师长的信息,告诉了马婧。马婧一听动心了,想着在家总给姥姥做饭,老人的口味,多少还是了解的。而且招的是厨师长,发展空间也不小。她试着回来应聘,凭着扎实的厨艺成功了。带着满满的信心上岗掌勺,起锅烧油,煎炒烹炸,一通操作后,老人们却并不买账,马婧的信心一下子全没了。
每天100多位老人来订餐,各有各的喜好,有的老人怕辣、有的说不能太油、有的要清淡软烂,但还得有滋有味,马婧只要手里活干完了,就出来和老人们聊聊天,当面听意见。孙淑琴老人76岁了,最开始几乎每天都得和马婧过上几招儿。
众口难调也得调,给老人家开的食堂,就得顺老人的心气,让老人吃得顺口。马婧根据大家的建议,首先就从烹饪方式上改起。
尝试蒸了几道菜,老人们反应不错。可是,后厨的蒸箱每天要蒸面食和米饭,再上新蒸菜,时间上不赶趟儿,要更好满足老人口味,后厨就得添置新蒸箱,企业算了算账,运营两年多,他们从过去只为4个中心配餐,到现在负责16个中心,平均每天来吃饭的老人有2000多位,这个蒸箱,添了肯定值!天津也拿出超过300万元的资金,符合条件的老人每餐补贴3块钱,同时给老人家食堂补贴2块钱。这样算下来,企业每年能拿到最多12万的运营补贴。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让企业下决心添置了新设备。马婧自己也在业余时间,重新翻开了上学时的菜谱大全,按照老人的饮食喜好和身体状况,研究菜品。
马婧和同事的用心没有白费,老人们越吃越顺口。吃饭有优惠,企业有补助,来的老人越来越多,运营上了规模之后,成本逐渐降下来,像小马这样的大厨,更能放开手脚用食材,变着花样制定菜谱,给老人们换换口儿。
截至目前,天津已经开设了1700多家老人家食堂,像马婧所在的企业,除了供餐,还能提供的上门理发、助洁、康养等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的照顾越来越周到。企业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跟马婧一起,给老人们掌勺的小伙伴已经有50多人了。今年,天津还要在服务中心里大规模上新短期托养服务,马婧所在的企业还成立了研发中心,计划为入托的老人定制合适的营养套餐。马大厨的新挑战又来了。